战“疫”一线,党旗飘扬|着白衣返乡抗疫,赤子情报效桑梓
左可军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科鼻科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头颈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初心不忘,使命在肩 ,抗疫一线显担当
“他说大学毕业于武汉,有很多同学正奋战在抗疫前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勇当前锋;他说湖北是生他养他的家乡,有他的亲人和朋友,必须回去救援。武汉,我出生、成长并认识他的地方,现在他回来了,请你一定善待他!”这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左可军教授的妻子杨鹏的心里话。
左可军教授对工作兢兢业业,投以极大热忱,对医疗技术孜孜以求,潜心探索和追求超越,在鼻内镜外科技术领域,尤其是视神经损伤方面,医术精湛,获得过许多奖项,为无数患者送去光明。
庚子年初,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举国上下每个人的心,左可军教授亦不例外。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知道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危难时刻,作为共产党员理应冲锋向前,只因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除夕之夜,左可军教授便赶写请战书,主动报名请缨。元宵节前,跟随着医院第三批医疗队左可军踏上返回故乡的征程。这次不仅是还乡,更是一次身着白衣,驱病抗疫、报效乡亲的践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初春的武汉,下起了鹅毛大雪,路上没有行人,但左可军教授并不孤独,因为还有许多同事跟他一样,逆行而上,并肩战疫。
他是女儿的父亲,是妻子的丈夫,是父母的儿子,是家中的顶梁柱,但他更是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生,疫情当前,不忘初心、不辱使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照顾妻儿、孝敬父母、支援家乡、报效祖国,一脉相承,何须纠结!
和很多队员一样,跟家里他总是报喜不报忧,没有把驰援一线的事告诉自己的母亲和兄弟姐妹,因为他不想“儿行千里母担忧”。为了方便援助工作,他索性理了光头。
突发病况,后方千里传温情
2月15日,武汉突降大雪,气温陡降14℃,寒气袭人。早上6点,左可军像往常一样和中山一院援汉医疗队D小组成员坐车前往对口支援单位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上班。
“你体温37.8℃,不适合进隔离区!”同组队员看到左可军脸色不好,主动用额温枪帮他测量。情况上报后,左可军被强制命令休息,医疗队调度车辆将他提前送回了驻地。
接下来连续几天和几个班,左可军体温未出现上升,但腋下不时会出现刺痛感,开始他还以为是腰肌劳损,服用止痛药后还能坚持上班。渐渐地,这种疼痛越来越严重,肋间出现了多个疱疹,这时左可军才意识到是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自己身体真的出问题了。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通常发生在抵抗力下降人群,且具有一定传染性;疱疹一旦破溃,可导致皮肤的完整性破坏,躯体感染的风险增大。
左可军教授接受注射胸腺肽
“轻伤就要下火线,一旦有情况,马上撤离,进行补位替换。如果有一个医务人员感染,可能会影响整个队伍的行动。强调力所能及,在保障好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够救治病人”。中山一院援汉医疗队的几位领导知悉病情后,建议左可军积极治疗和加强休息,并直接取消了他的排班计划,安排其他队员顶替班次。队长朱庆棠还指示队内专家指导左可军如何用药,并通过联系协和西院医务科取回急缺的重要药品,以帮助他尽快治疗。
左可军的病情情况也牵动着医院后方同事的心,大家积极帮忙查找专业课件“带状疱疹病毒感染诊治的欧洲与中国指南”,并向左可军推荐最新的治疗方案。科室领导们通过专用微信平台,每日问询他的治疗过程和身体状况。
家人在获知左可军的情况后,反复劝导他在积极工作的同时要适当的劳逸结合,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年迈父母需要赡养,年幼女儿尚未长大,家庭房贷远未还清”,以促使左可军更加重视,不可掉以轻心!
在身边那么多人的关心以及为期一周多的积极治疗和休息下,左可军已摆脱病痛困扰,很快将重返救援一线。
危难来临,没有一个人可以当旁观者。疫情当前,唯有担当。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如左可军教授所说:“我是医务人员,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我必须去,这是我的使命!”这就是左可军教授,也是所有逆行者们驰援一线的理由,简单却掷地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