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环境科学学会召开“典型新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与人体暴露风险”项目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会
11月22日,省环境科学学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由暨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完成的“典型新污染物的环境地球化学行为与人体暴露风险”项目科技成果评价(鉴定)会。会议由省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邹耀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陶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赵进才研究员及省科学院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李芳柏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郑焰教授、中山大学章涛教授等5位专家组成评价(鉴定)委员会。
会上,项目牵头人曾永平教授详细汇报了项目研究成果,他指出,项目针对性新污染物的环境行为与人体暴露风险研究领域中,区域陆源迁移到海洋环境评估体系缺乏或数据不确定性大、在人体不同暴露情景下相对重要途径模糊等问题,采用了大尺度野外观测、室内实验与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基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全球塑料河流入海通量模型,基于观测数据估算了珠江三角洲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河流通量,诠释了有机污染物在水产品与大气颗粒分布特征及来源,研究成果被国家、省市等相关部门采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和环境效益,为新污染物的精准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评价(鉴定)委员会听取了项目汇报,审查相关技术资料并质询讨论,认为该项目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在新污染物环境与暴露风险领域中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