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食品学会
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学会之窗>广东省食品学会>学会动态>半岛(中国)

省食品学会召开大宗鱼类生物发酵增香提质关键技术及应用成果评价会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30日 来源:省食品学会 【字体:

5月27日,省食品学会组织专家在广州召开成果评价会,对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完成的《大宗鱼类生物发酵增香提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进行成果评价。学会理事长李汴生教授、项目组成员及学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共10余人参会。

本次成果评价会由学会秘书长彭红梅主持。会议邀请了省农业科学院徐玉娟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雷红涛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李汴生教授、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白卫东教授、暨南大学白卫滨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菊梅研究员和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苏新国教授七位专家。其中,徐玉娟研究员和雷红涛教授分别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

在会议上,项目组成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王悦齐副研究员详细汇报了项目的整体情况,包括立项背景、技术原理、应用领域、主要技术创新点、先进性比较、主要知识产权、应用推广以及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特别强调了项目的技术亮点和难点。

微信图片_20240527172845  

评价委员会专家们审阅了项目材料,听取了项目组的详细汇报,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质询。评价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意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c921d9fec239a69c4f554582c4e4e66  

省食品学会在组织科技成果评价时,始终严格遵循相关科技成果评价管理办法,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公正性和权威性。学会的评价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未来,学会将继续秉持独立、公平、公正的态度,充分利用专家资源,做好科技成果评价服务工作,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推动食品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进程,为食品行业的健康、高效、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成果转化与对接:

大宗鱼类生物发酵增香提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开发了基于气味可视化和机器学习快速解析大宗鱼类生物发酵气味活性组分的新方法,揭示了大宗鱼类生物发酵关键风味代谢物的时空分布差异,创建了大宗鱼类生物发酵风味量化表征技术体系,建立了“风味代谢物-微生物-功能基因”交互动态网路,菌株筛选时间缩短70%以上,挖掘了大宗鱼类生物发酵风味形成核心功能微生物枯草芽孢杆菌 SCSMX-7、黑曲霉SCSML-21等73株,构建了鱼类发酵增香菌种库。针对传统大宗鱼类生物发酵盐分高、周期长等问题,结合菌群协调,创建了低盐腌制-加酶控制-阶段控温技术,发酵时间缩短50%、盐分含量降低50%、特征风味物质含量提升20%,开发了高品质新型低盐发酵鱼制品,助推乡村振兴和渔业可持续发展。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3项,发表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21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封面论文1篇)。相关技术在广东、海南、山东等地企业推广应用,取得良好社会经济效益。

如对以上成果有转化需求,可联系学会秘书处,电话:020-87111548。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