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期花城院士科技会议暨2024年人工智能、计算机与物联网学术会议召开
7月7日,由广东省科技厅指导,广东省计算机学会主办的第二十四期花城院士科技会议暨2024年人工智能、计算机与物联网学术会议在广东工业大学大学城校区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俄罗斯工程院、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等6位院士,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专家学者、行业精英以“线上+线下”方式参会。广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雪玲出席会议并“花城院士科技会议”作为华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高端学术交流平台,自2017年以来,已成功举办23期,参会院士逾190人次,线上线下参会的专家学者超300万人,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本次峰会旨在深入研究人工智能、计算机与物联网的最新进展、应用场景,共同展望未来发展趋势,链接重点领域国内外顶尖、活跃、最新学术资源,通过经验分享和智慧碰撞,推动科研学术成果转化和人才、技术、资本聚集,着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们分别聚焦于“人工智能、计算机与物联网”等研究领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报告。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方滨兴以《论鹏城网络靶场的“1234567”》为题作报告。他表示,鹏城网络靶场面向网络空间安全科学研究、测量和分析的大型科学装置,突破了网络仿真与科学评估等难题,成功研制了国内首个超大规模跨域融合的联邦靶场,构建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领域团队协同攻关的大型科学装置研制生态,为网络安全技术研究、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安全性评测、大规模网络攻防演练以及网络新技术验证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宋君强在《地球系统数字孪生的构建与挑战》专题报告中提到,气候问题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全球面临的最大风险之一。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的2022年我国自然灾害报告显示,2022年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中,洪涝占比54%、旱灾22%。他建议,要构建极端天气“数字孪生”。极端天气的“数字孪生”是极端天气状态的数字复制品,能够对极端天气影响和风险进行推演和定量评估,助力精准预报,通过灾害防控交互推演,指导有关部门决策行动,以尽可能减小极端天气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广学《时空大数据在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报告中,对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他表示,2023年5月17日,随着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标志了北斗系统是我国迄今为止所建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性能要求最高、系统技术最复杂的全天候、全天时空间基础设施。目前,北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的产业链基本打通,已形成了由基础产品、应用终端、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构成的完成产业链。特别是国产北斗芯片、模块等关键技术全面突破,性能指标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
今年将策划举办3场花城院士科技会议,广州市科协将大力支持办好大会,密切关注科技发展趋势和人才成长需求,多措并举导入更多资源、想方设法促成更多成果转化,助力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