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广州>广州市>半岛(中国)

广州科普大讲坛邀请罗锡文院士分享无人农场背后的故事

2021-10-20 来源:广州市科协 【字体:
阅读:

10月18日,由广州市科协、广州日报社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发展中心承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在广州市黄埔区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举办,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及其“智慧无人农场”团队、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袁梦”代表袁定阳副主任、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张玉烛院长等,开讲《赓续“禾下梦”·广州全力打造农业科技高地》,分享广州无人农场背后的故事。

讲师们在“禾下梦”袁隆平院士雕像前合影

数字赋能智慧农场,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源动力

广州市黄埔区隆平国际现代农业公园是袁隆平院士亲自规划、选址,并亲题“昔日著名黄埔军校,今日美丽水稻公园”。罗锡文院士表示,智慧农业是依托于生物技术、智能农机、信息技术,能够实现信息感知、定量决策、智能控制、精准投入和个性化服务5大功能的一种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辩证提出智慧农业、无人农场、智能农机三者的关系: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最高级形式,无人农场实施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途径,智能农机是无人农场最重要的装备支撑。他指出,团队将做好技术支撑,尽快地将无人农场技术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加快推广应用。数字赋能的智慧农场是其作为农机人的初心、使命和担当!

罗锡文

科技支撑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

华南农业大学黄埔智慧研究院现场演示了水稻的“耕、种、管、收”四个环节的全程无人化作业,胡炼教授现场讲解罗锡文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无人驾驶旋耕机、无人驾驶水稻直播机、无人驾驶高地系打药机、变量施肥无人机、无人驾驶收获机,以及来自于极飞科技的农业无人机和农业无人车等十余台智能农机装备的工作原理。他表示,无人值守、几乎无所不能的智能农机不仅提高了耕作效率,还大大地解放了农民的双手,将为推动广东省蔬菜生产机械化及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胡炼教授进行现场讲解

无人作业现场演示场景

“要下到田里去,理论加上实干,才能培育出好的杂交水稻”

袁隆平院士家属代表、“袁梦计划”的接棒人,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定阳提到,他走上水稻育种的科研道路,是从小耳濡目染,深受父亲影响。现场追忆刚学成归来,从事分子育种研究的时候,父亲袁隆平院士的敦敦教诲:“电脑里是种不出杂交水稻的,要下到田里去,理论加上实干,才能培育出好的杂交水稻”。在袁定阳眼里,农业是很实在的,产量就是实绩。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培育好第三代杂交水稻,并选育和推广好盐碱稻。袁定阳寄语年轻一代的科技工作者——对农业、农业科学抱有更大的热情,为农业发展,为粮食的安全,为解决中国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

袁定阳

农业产业新样板

隆平农业科技黄埔研究院院长张玉烛长期从事水稻栽培研究,他在讲坛中提到,袁隆平院士本身对广州这片地方是非常有感情的,他来到这里,并派出他们的团队,最初的愿望是使广东人民在吃饱的基础上吃好。黄埔区大吉沙岛的水稻种植没有使用过一滴化学农药,并在保证原有产量的基础上,减少一半的肥料使用。未来将与智慧无人农场将进行有机结合,以少数人进行生产,但要达到甚至超过国外的生产规模。张玉烛还回顾了岛上智慧农场的建设过程,从克服海水渗漏、病虫害等种种不利因素,到最终形成可以作为农业产业新样板的智能农业生产模式,智慧农场承载着未来农业非化学防治、绿色有机栽培、解放双手提高产量的发展希望。

张玉烛

“杂交稻大吉稻隆平稻,稻稻可解苍生苦;禾下梦振兴梦中国梦,梦梦皆为百姓甜。”是袁隆平院士为黄埔区大吉粮仓亲笔题写的对联。农村农业的现代化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位位科学家夜以继日地投身于研究工作的成果,而这些成果将汇聚成更强大的力量,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征程上,绘就一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