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直播开讲 华南植物园廖景平博士讲述植物史上的那些事儿
近日,由广州市科协主办的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在云端上线,邀请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廖景平博士做客直播间,带领大家探寻植物的奥秘,诉说与植物相关的历史,展开一场生动有趣的探秘之旅。
特邀专家
专家介绍:廖景平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园艺中心副主任、植物结构与发育生物学研究组首席研究员,中科院核心植物园物种保育功能领域总师,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千人计划”领军人才,兼任中国植物学会科学传播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理事、植物迁地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广州科普基地发展研究会会长等职。先后主持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植物园迁地栽培植物志编撰”、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植物园国家标准体系建设”和中国工程院重点咨询项目“基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新时代科普创新发展战略研究”等项目。
你了解植物吗?石榴是植物吗?蘑菇是植物吗?豌豆是植物吗?西瓜是植物吗?讲座从一系列的提问展开,廖景平从生命世界的“六大王国”——原生生物界、古细菌界、细菌界、动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开始说起,带领观众们了解植物世界。
比如:最古老的活植物是北美沙漠里的三齿团香木灌丛,11700岁了;最古老的“花”南京花,是1.74亿年前-侏罗纪早期恐龙统治地球的时期,世界上最早的化石花,很像现梅花,单朵花直径10毫米左右,多有4片或5片花瓣。子房上面长有树状花柱,是典型的下位子房花。化石花标本产自南京东郊一处早侏罗世地层之中。自2016年初发现“南京花”开始,已经陆续找到了200多块商京花标本。最密集时,一映两个巴掌大的化石上,就分布着七八十朵“南京花”。
廖景平在直播中介绍生命的起源:35亿年前,随着蓝藻的出现,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的演变过程。地球形成于45.5亿年前,生命产生于40亿年前,植物为生物圈贡献了31亿年的有机物和氧气。
与植物历史相比,人类的历史就短得多了。从上面的图片可以看到,直立行走,能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的能人于300万-150万年前出现;开始使用火的直立人于200-30万年前出现;新人种——龙人于14.6万年前出现;逐渐脱离猿的特征,形态已非常象现代人的智人于10-20万到5万年前出现,直到约5万-1万年前,现代人正式诞生。
“相对于植物的产生和演化、相对于植物的驯化,我们人类应该是地球上最年轻的一个物种。年轻到什么程度?如果将我们刚刚讨论的时间换算成24小时,人类产生不到1分钟。”
廖景平还介绍了全球80000多种食用植物中,仅12种农作物提供了世界80%的食物,其中,水稻、玉米、马铃薯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并介绍了它们的人工栽培历史。
“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中国拥有悠久的大豆种植历史,曾为全球最大的大豆生产国,1995年还拥有全球大豆90%产能。廖景平博士提示我们,不论是大豆,还是马铃薯,或者任何一个物种,它的原产地,尤其是它的源头资源,是我们任何一个国家都要非常重视的,所以在物种与基因之间,植物种子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保护植物、保护植物种子,都是我们今天特别重要的任务。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目前来说只有在这个地球上才有生命、才有植物、才有植物哺育的人类和人类文明,植物孕育了文明,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就是说,植物养育了世界,植物塑造了地球,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既要善于观察植物和利用植物,同时也要敬畏自然、保护植物、保护环境。只有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的幸福,让我们永远记住:植物未必需要人类,但人一刻也离不开植物。让我们保护植物、保护自然,保护植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广州“院士专家校园行”活动是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和广州市教育局专门为广州市中小学生精心策划、量身打造的年度科普活动,通过邀请优秀科学家深入广州地区中小学校开展科普讲座,让青少年与科学大师亲密接触,收获知识的同时感受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和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自2017年3月开展以来,先后邀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世界科学院16名院士在内的80多名不同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在广州419所中小学校为15万多中小学生开展科普讲座430场,深受学校和广大师生的欢迎。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