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科协组织林浩然院士专家团队赴从化开展流溪娟鱼产业发展调研对接活动
12月23日,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由广州市科协组织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带领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珠江水产所、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组成的渔业院士专家团队一行赴从化开展流溪娟鱼产业发展调研对接活动。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罗光华、从化区副区长黄小海、市农业农村局渔业处副处长梁春彩、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唐石森、从化区科协主席邹少宁等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一同参加了调研对接活动。
院士专家们到广州市友诚水产养殖公司和广州市颐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行调研考察,深入了解从化流溪娟鱼的繁育养殖和产业发展情况。下午,院士团队与从化区政府、吕田镇政府和有关企业代表进行座谈,听取区农业局和企业介绍情况,专家们就如何做优做强做大流溪娟鱼产业进行交流和指导。
院士专家为从化流溪娟鱼的繁育保护点赞
据了解,作为流溪河特有的珍稀鱼类,流溪娟鱼资源曾一度濒临枯竭。2007年,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正式成立,从业区渔业部门抢在食客前面从当地渔民手中收购了50多尾娟鱼,并通过强化培育及技术攻关,于2014年成功繁育出第一批流溪河光倒刺鲃鱼苗。2020年,从化流溪娟鱼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从化区一些系列保护举措,珍贵的流溪娟鱼得到了抢救性的保护,并为流溪娟鱼重回人民的餐桌打下了基础。对从化流溪娟鱼的繁育保护工作,参与调研的院士专家们纷纷表示高度赞赏,认为流溪娟鱼的繁育养殖成功成果来之不易,也是从化区大力推动绿色生态发展的一个重要缩影。
院士专家全产业链为从化流溪娟鱼的产业发展支招
专家们认为,流溪娟鱼未来要走出从化,打造成广东乃至全国的品牌,还有一系列卡脖子问题需要攻克。面对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院士专家们在深入了解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从全产业链的角度出发,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作为全程参与流溪娟鱼保护规划工作的专家,来自珠江水产所的谢骏研究员表示,娟鱼产业发展除了时间、资金上的投入,还需要科研力量、政府方面长期的支持,下一步要通过产业的发展来促进资源保护和流溪河生态保护,实现资源、环境与产业融合发展、相得益彰。同时,在推动渔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意外来苗种对流溪河生态环境的影响。中山大学张勇教授表示,在发展产业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科学规划,在突破繁殖困境后,下一步要加强苗种选育工作,选育良种,进一步提升娟鱼的品质。蒙子宁副教授则建议,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也要关注资源保护效益,要做好不同来源野生鱼种资源的收集工作,同时建立明晰的养殖谱系记录,为后期的育种做储备。卢丹琪副教授建议,要进一步提升现有的娟鱼养殖模式,推广辐射到其他地区的农户,切实提高产业经济效益。华南师范大学番禺水产学院的苗玉涛主任表示,流溪娟鱼发展要结合地方需求,通过科技链整合合作推动产业的发展。娟鱼产业发展目前面临的瓶颈是产能不足,下一步可在借鉴“都市渔业”的模式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要注重提升产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陈义烘教授建议,应加强亲鱼及子鱼在繁殖期的营养研究,有针对性地加强特殊时期的营养补记,提高娟鱼的存活率和品质。
院士牵头凝聚科技力量助力从化渔业绿色发展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林浩然院士曾作为青年教师到从化流溪水域做过资源调查,此次重返故地,他表示流溪渔业发展令其耳目一新,印象深刻。针对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唐石森提出的流溪娟鱼产业发展中面临的科技力量不足等问题,林浩然院士表示,作为独具地方特色的经济鱼类,从化流溪娟鱼富有发展空间,其本人愿意牵头凝聚各方力量,与地方一齐做好从化流溪娟鱼的推广,通过政产学研合作,把从化流溪娟鱼打造成从化、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特色品牌,助力从化渔业产业发展。就如何把娟鱼产业做优做大做强,林院士强调,从化流溪娟鱼要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不要走老路,要走出自己的特色,林院士结合自身繁育养殖石斑鱼的经验,提出了四个方面建议:一是加强种鱼资源的筛选鉴别,提高驯化水平;二是提高苗种繁育技术,做好培育记录,进一步提升苗种质量;三是根据成鱼的营养需求,进一步摸清规律,科学配置人工饲料,提高成鱼生长质量;四是在保护流溪河水质的前提下可试行鱼品种混养,争取打造出从化特色经济种类。
组织院士专家团队与广州市农业产业对接,促成产业项目产学研深入合作,是市科协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科技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贯彻落实市委要求“组织动员好科技工作者服务广州乡村振兴,为广州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的具体举措。今年以来市科协已经先后组织孙玉、刘少军等多名院士及团队到南沙、从化、增城等涉农区调研,对接相关产业。接下来,市科协会持续跟进做好这项工作,组织成立院士专家服务团到涉农区跟相关企业深化合作,争取形成一批产学研合作的产业项目,培养一批农业科技人才。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