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广州>广州市>半岛(中国)

广州市科协召开2019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启动会
20名科技界“后起之秀”获资助,“托举”创新后备力量

2019-04-24 来源:广州市科协 【字体:
阅读:

4月19日,广州市科协召开2019年“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启动会。来自广州地区高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的20名青年科技人才将各获10万元的资助。

“三个坚持”甄选出20名科技才俊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市科协设立的人才支持项目,旨在帮助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黄金时期做出突出业绩,努力成长为品德优秀、专业能力出类拔萃、社会责任感强、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国际视野的学术技术带头人,为广州市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培养更多的高层次科技创新后备力量。据悉,成为托举对象的青年科技工作者,将获连续两年、每年5万元的资助。

“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有三个坚持:坚持“精准托举”,明确资助对象为32岁以下,取得硕士学位且工作两年以上或取得博士学位,在广州地区工作,自然科学类、工程与技术科学类、农业科学类、医药科学类的基层一线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入选者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良好的科研潜质和优秀的学风道德;坚持“重点培养”,要求入选者所在单位须能为托举对象潜心研究提供经费、政策、工作等方面的更多支持;坚持“专家遴选”。依据上述条件,经专家评审,20名青年科技工作者从80多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市科协副巡视员程志鹏提出,希望托举对象所在单位做到“三个关心”(关心人才成长、人才进步和人才生活),抓好“三个保障”(人才成长的平台、资金、组织),共同扎实推进实施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导师要甘为人梯,提携后学。各位托举对象要把握机会,担当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实现“中国梦”的社会责任感,做科技创新事业的笃行者。

高校入选者占了一半

2019年度遴选出来的20名托举对象中,在企业工作的有6人,在科研院所和医院工作的有4人,其余10人来自高校。如广州大学有3人入选,华南理工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各有2人入选。来自中山大学的杨旭主要研究岩土工程,其在博士后工作期间,重点开展了基于高性能脂类材料的生态防护研究,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降雨条件、工况条件等,确定了高性能脂类材料在珠三角地区边坡生态防护中的最佳配比,并有效应用与广州大学城、深圳龙岗区等3个边坡上。结题项目“衡盾泥”带压开仓作业中的应用的数值模拟已通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世界领先水平。

广州能源检测研究院谢泽琼主要研究节能低碳,通过分析居民消费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特征,建立“人口-经济-碳排放”预测模型,对广东省人口、经济和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预测。曾主持与参与广东省低碳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等。

入选者的导师中有不少“科技大咖”,如来自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的张小锋,导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来自企业的托举对象,导师基本是企业内技术研发的负责人,如来自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的郭海彪,导师是公司的研发总监王德勤。周克崧院士,对青年人才托举项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寄语20名青年人才,“求真务实、持之以恒,开拓创新,团队精神”。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优秀的青年才俊吧!

(排名不分先后)

范 杭,生于1989年4月,30岁。2016年于中山大学光电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裸眼3D显示器研发及其在虚拟现实中的应用。2014年7月至2016年9月,参与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低串扰裸眼立体显示与多用户跟踪技术、裸眼立体显示样机制作研究工作,在项目中负责光学系统设计与优化并获得成功验收。2015年获美国百人会英才第一名,2017年获第二届中国军民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全国优胜奖,同年获(麻省理工《技术评论》全球35位35岁以下的创新者候选人。发表英文学术论文12篇,发明专利10项。广州弥德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

樊天慧,生于1987年2月,32岁。2016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取得工程力学博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副主任。

主要研究海洋工程/海上新能源,根据我国南海特有的亚热带海洋环境特点,提出准确可靠的风浪流以及锚泊系统联合作用下浮式基础运动与结构动力响应的计算模型。发表录用SCI或EI学术论文17篇,完成结题973子课题2项,863子课题1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1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评审专家,Ocean Engineering、Marine Structures、China Ocean Engineering、Ships and Offshore Structures、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等期刊审稿专家。2017年获第六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2018年获“创业中国2018”第六届创业大赛总决赛最具潜力技术奖。

陈 鑫,生于1988年4月,31岁。2014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学位。现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

自硕士起,一直从事磁共振功能成像和医学图像信息挖掘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专业期刊论著8篇,包括SCI论文5篇,其中关于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研究成果发表在放射学领域顶级期刊《Radiology》(IF:7.469)上。近两年研究重点利用计算机图像信息处理技术提取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图像影像组学特征,解析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预后和基因表达信息,为胶质母细胞瘤的精准诊疗提供依据,并基于前期研究基础,获得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2013年获得实用型专利1项,2016年获得发明型专利1项。

张小峰,生于1986年8月,33岁,中国硅酸盐学会特种陶瓷分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201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

就职于现代材料表面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新材料研究所),从事高温功能涂层研究。创造性的提出了YSZ热障涂层体系镀铝表面改性方法、SiC/SiC复合材料镀铝表面改性方法及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YSZ热障涂层形核机制。至今发表同行评议论文70余篇,其中以第一及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24篇、EI收录论文6篇(JCR期刊分区,1区9篇,2区4篇),申请专利17项,授权8项。担任《Corros. Sci.》《J.Am.Ceram.Soc.》等十余种国内外权威期刊审稿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刊《中国材料进展》特约撰稿人。先后主持、参与了近10项科研项目,包括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自然基金、总装预研项目等。

彭政务,生于1987年8月,32岁。2016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材料加工工程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金属材料制备与成型的研究工作,包括:金属新材料研发(高品质特殊钢、汽车用高强钢、H13模具钢、铝材等)以及金属材料的品质提升和应用分析(热物理模拟分析、热处理强化韧化、模具制造及表面强化、金属件失效分析等)。

目前,主持/参与国家、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15项,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被SCI 收录的国际期刊论文5篇;近3年申请发明专利24项,已授权4项。项目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一项,等等。

魏 韬,生于1989年4月,30岁,硕士研究生导师。201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材微生物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微生物代谢工程、合成生物学及发酵工程等领域的基础研究,冰酒研究成果开展水产用抗菌脂肽、高虫草素含量蛹虫草种植体系、金针菇菇脚重开发技术体系构建等农业相关产品项目的开发。现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研究,主要负责微生物菌种选育研究工作。现已发表SCI期刊收录文章9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3篇。其中,构建以葡萄糖为底物的无抗性标记的产左旋多巴大肠杆菌工程菌,产量为8.9g/L,达到发表所在日期的世界最高水平,相关成果于2016年发表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开发蛹虫草CRISPR基因编辑系统,为食用菌领域的第二套CRISPR系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相关成果发表在JCR二区期刊《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

谢泽琼,生于1987年1月,32岁。2018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能源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节能低碳,通过分析居民消费直接和间接碳排放特征,基于系统动力学建立“人口-经济-碳排放”预测模型,对广东省人口、经济和居民消费碳排放进行预测,选取综合生育率、居民消费率、生活用能耐比重和能源消费总量进行调控分心。曾主持与参与广东省低碳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项,广东省质量监督局科技项目1项,广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3项;国家标准2项,广东省地方标准4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期刊收录文章4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

侯楚祺,生于1990年6月,29岁。2018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药剂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生物医药的药物药剂与药理学研究。博士论文主要研究:运用药理学、动模型结合物代谢-酶代动力学的方法,首次发现了中药桑辛素的抗HIV药效,同时考察了中药桑辛素与抗HIV化药基于药物代谢酶在药代动力学上的药-药相互作用,阐明了当中药桑辛素与抗HIV化药联用时产生的一系列相互作用,为桑辛素的成药性与未来临床应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市级课题1项;副主编专著1部、参编3部;获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创新一等奖1项,获南方医科大学优秀研究生、南方医科大学一等学业奖金与长春工业大学历术突出奖各1项;研究期间发表SCI论文6篇(其中一作1篇、共同一作1篇、二作 1篇)。

郭鹏飞,生于1988年11月,31岁。2015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获应用数学博士学位,现为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

主要从事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图形图像处理、智能信息处理等方向研究,目前专注于蛋鸭健康养殖环境动态控制模型研究。曾获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十佳教师”、“数学质量一等奖”、“优秀党员”等称号。目前支持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一般项目子项目1项,广东省教育厅创新项目2项,参与广东省农业厅重点项目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项目2项。发表SCI期刊收录文章4篇,开发及参与开发软座著作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杨 旭,生于1988年10月,31岁。201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工程力学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岩土工程,在2015年至2017年博士后工作期间,重点开展了基于高性能脂类材料的生态防护研究,针对不同的气候条件、降雨条件、工况条件等,确定了高性能脂类材料在珠三角地区边坡生态防护中的最佳配比,并有效应用与广州大学城、深圳龙岗区等3个边坡上。作为负责人承担在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岸坡堤坝滑坡监测预警与修复加固关键技术及示范应用;结题项目“衡盾泥”带压开仓作业中的应用的数值模拟已通过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为世界领先水平。以第一作者发表并被三大检索收录文章2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

肖 抗,生于1988年10月,31岁。2017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获化学工程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能源转换及储存领域的研究。在电极材料的结构组成、微观形貌与电子态优化,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器件的设计与功能化调控,储锂材料的界面优化及性能调控等方面取得了若干创新成果,为发展高效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提供了重要理论与技术基础。

近5年总计发表SCI论文15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1篇)、J. Mater. Chem. A (2篇)、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1篇)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7篇。

许细薇,生于1986年10月,33岁。2014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获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博士学位。

承担了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农村固体废弃物连续热解关键技术与示范》,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质连续热解碳化装置,并制备了产碳量为150kg/小时生物质连续热解中试碳化装置。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国家基金国际交流(合作)基金1项,广东省科技项目2项,华南农业大学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基金1项等。并以主要参与人身份,参加国家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科技部成果转化项目等A类项目4项。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农业工程和能源相关行业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8篇,EI收录论文2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项。

黄勇潮,生于1987年8月,32岁。201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化学学院,获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为光催化、光热催化、光电催化环境处理,重点围绕BiOI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光催化环境中的应用;缺陷氧化物材料的构筑及其在催化氧化VOCs的应用;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催化。支持国家自然青年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教育厅,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校青年启动基金等科研项目。2017年获中山大学第八届教学成果奖。以第一作者跟通讯作者身份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SCI收录论文19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件。

杨朝崴,生于1986年8月,33岁。201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农生学院园艺系,获果树学农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变态反应学领域基础与临床研究。在J Allergy Clin Immunol、Allergy、Chest等领域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及中国博士后基金项目各一项,主持广州医科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学术骨干研究项目,以项目骨干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专项哮喘项目。2018 年入选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第五层次并或公派留学资助赴美国进行为期两年的研究项目。在过敏原交叉过敏研究、城乡环境暴露对过敏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等领域取得研究成果,发现不同地域过敏原模式与临床症状存在密切关系,发现儿童早期农村种植环境暴露对过敏性疾病起保护作用,目前正在延续该方向,继续深入探讨城乡环境对过敏性疾病的免疫调节及表观作用机制研究。2017 年12 月起,任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肺部过敏学专业委员会常委。

李 俊,生于1986年11月,33岁。2017年毕业于韩国国立全北大学电子信息系,获电子信息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无线通信领域的研究工作,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序号调制理论方面有所专长。在序号调制领域研究中,已经设计了多种高频谱效率及良好性能的空间调制方案,并发表在国外重要学术期刊上。从2014 年开始涉及空间调制技术、低复杂度接收机设计、系统性能分析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近三年来,已经在通信领域权威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录用和发表SCI/EI 检索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20篇,ESI高被引论文1篇,专利3项。象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一项,广州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一项。长期任本领域知名SCI 杂志副编辑、主流国际会议和国内外SCI期刊审稿人。

郭海彪,生于1988年2月,31岁。2016年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获药理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神经药理学与新药筛选、新药评价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6篇,参与撰写和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以主要负责人完成企业横向课题3项。

2016年至今,就职于广州白云山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现代中药研究院,主要负责企业心脑血管中成药二次开发工作,如复方丹参片、脑心清片等产品的药理与临床研究。以第一作者发表复方丹参片论文2篇,投稿脑心清片论文5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4项。

唐 磊,生于1987年1月,32岁。201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获材料物理与化学博士学位。

2015年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从事ABS聚酯合金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在站工作期间,对ABS/PBT合金的制备、性能提升和应用做了系统研究。主要包括ABS/PBT合金体系两相形态观察方法的建立;树脂体系、增容体系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对ABS/PBT合金体系性能的影响;ABS/PBT合金韧性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机理。完成博士后出站报告《ABS/PBT聚酯合金的性能研究及应用开发》。先后在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art A,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science和Journal of Polymer Rescarch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篇,申请国内发明专利3件。负责实施《Advanced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Polymer Research》国际期刊的策划、筹备和组稿等工作。参与《Theory of Flame Retardation of Polymeric Materials》和《热塑性聚合物共混改性实用技术》等著作的编撰工作。

熊汉琴,生于1990年11月,29岁。2016年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获微生物学硕士学位。

从事理工科类的科学研究工作,在华南农业大学重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土壤因子对芽孢杆菌抗菌物质合成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和广东省科学基金项目“生物菌剂改良菜园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技术研究”,负责项目的撰写,项目立项后的主要研发实施管理。自2016年加入广州道动新能源有限公司后,一直从事催化剂、电解液方面的研发工作,并重点参与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一种新型高能量多电解液铝空气电池”、广州开发区创业领军人才项目“一种高能量型铝基固体能源电池的产业化”,负责项目整体的研发实施管理、相关核心技术申请专利保护、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验收等工作。目前取得在研究领域的核心学术期刊共发表相关科研论文5篇(含1篇第一作者的SCI),申请了24项核心技术专利,其中有12项发明专利,授权14项专利,含3项发明授权。

陈明生,生于1986年8月,33岁。201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安全工程博士学位。

主要研究新能源、安全评价领域。曾研发航空弹簧载荷试验装置,利用胡克基本定律、实时软件界面和硬件试验装置实现了弹簧载荷的特征状态表征,解决了当时无法精确在线监控机载弹簧器件载荷的关键问题。新能源充电桩、动力电池安全性测试与评价项目获得专利授权2项,其中发明1项,实用新型1项;负责多相燃料抛撒与爆轰超压场特性项目多个分析工作,发表EI检索论文4篇;在工业安全通风系统优化技术开发项目中,主要负责事故隐患的辨识与控制,事故隐患风险评价,事故控制通用软件开发等,发表ISTP检索、中文核心论文共5篇。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