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广州>广州市>半岛(中国)

广州应尽快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馆

2014-06-12 来源: 【字体:
阅读:
三月的最后一天,小雨淅淅沥沥,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迎来了一群活力四射的参观者,他们是东校区环境学院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对博物馆来说,这已经不知是第几批来客了。自从博物馆建立后,这里每个周末都会对所有乐于走进生物世界的人敞开大门。每逢五一或国庆长假,这里也是家长与孩子携手“寓教于乐”的好场所。与广州市的大多数博物馆一样,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三是中山大学生物博物“免费参观”日。

  2000年成立时,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积累的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就有植物标本20万份,昆虫标本60万号,各类动物的剥制、浸泡、骨骼及化石标本3万号。其中包括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丹顶鹤、巨蜥、蟒、白鲟等35种,以及北极熊、企鹅、猩猩、土豚等国外的珍稀动物标本。作为当时国内唯一收藏了大量国内外珍贵生物标本的高等学校生物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在国际上也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

  时隔多年,再走进该博物馆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有趣的科普大世界令人向往

  今天的解说员是小王,她和其他的解说员一样,是来自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在读学生。对于有生物科学院的教育背景的他们来说,要把实物或图片的内容解说清楚其实并不难,但如何才能让听者对所看所听的内容印象深刻并保有兴趣才是关键所在。

  记者跟随环境学院的学生们,在解说员小王的带领下一一参观了微生物、植物、动物、昆虫等展厅,不知不觉间竟然和在场的同学一样,也被迷人而有趣的生物世界吸引住了。 解说员详细地为大家区分狐与狸的区别,解释小熊与大熊猫的异同。在听说狸具有扼杀习性,看到一窝鸡即使吃不完也会全部杀掉它们时,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叫。除此之外,解说员还会现场对参观者发问,诸如“海豚为何会救人”、“斑马的条纹这么明显为何还是它的保护色”之类的问题常引得大家讨论纷纷。

  结合电影《金刚》讲大猩猩,并告诉大家真正的大猩猩没有电影中的那么大;介绍昌鱼时结合平时餐桌上的种类帮助区分金枪鱼;在摆设上下功夫,将两条翻车鱼摆成要“接吻”的阵势以引起大家的兴趣;模拟动物的小生物圈来摆放动物模型标本,以使参观者对动物的生存环境有直观的认识……。

呼唤建设广州自然历史博物馆

  尽管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在承担广州市中小学生及普通市民的科普教育方面尽心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记者也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博物馆成立至今除了增加了为数不多的一些标本外,馆内的标本因年月比较久,很多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保留下来的。博物馆无论是规模还是展区,并没有大的突破。虽然在接受采访时博物馆王馆长表示,在省科技厅、市科技局的支持下,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正准备进行馆部修整,届时多个展区的展出内容及结构可能都会有所改变。但王馆长也坦言,博物馆的规模在未来的几年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变化。

  王馆长表示,首先是场地受限。博物馆所在地———马文辉堂的格局、大小都是既定的,要扩大展馆规模首先没有足够的场地。其次,博物馆的资金来源也有限,主要的资金来自于中山大学、省科技厅、广州市科技局及教育局几方面的支持。因而要发展,困难可想而知。

  发展受场地资金所限固然是中大生物博物馆扩大规模及影响的不利因素,但王馆长同时也表示,博物馆的自身定位在考虑其发展过程中同样是不可忽视的。王馆长说,作为高校,建立这个生物博物馆考虑的重点首先是为科研服务,其次是为教学提供便利的条件,最后才是发挥其科普教育的职能。由于广州市没有自然历史博物馆,因而中大生物博物馆自建成后更多的是承担了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的重任。但扩大馆所、市化经营,并不是他们建立生物博物馆的初衷。因而王馆长希望广州能尽快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馆,更好地推进科普教育工作,还高校博物馆以科研教学主要职能。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