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金平院士做客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20讲阐述创新驱动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9月17日,在广州全国科普日活动主会场,由市科协、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广州日报社主办,市科普中心承办的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20讲,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瞿金平作为主讲嘉宾,面向现场200余名听众阐述创新驱动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本次报告会,瞿金平院士分享了其创新路上的感想,从五个方面针对中国制造领域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系统分析,阐述了新驱动发展道路上的挑战与机遇。
一、产品制造的地位与前景。他指出产品制造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是我们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两化融合”,尤其是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国策战略,让全世界又把目光聚焦在我们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前景在于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包括了很多方面,核心还是制造加互联网,把信息化融合到工业化里面来。
二、中国制造业面临的挑战。中国制造业发展起来确实是多面性、复杂性,所以,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跟德国的4.0是对齐的。到底我们现在的制造业是几点几?应该说大部分在2.0,可能有些还达不到2.0,3.0,肯定就要补课。但是这个事情不能等,我们还是要转型。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有:1、我们的制造业大而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太慢,很多核心技术受制于人。2、低端过剩、高端不足,以及高端产业低端化,现在机器人是一哄而上,现在都在发展机器人,但是,千万不能把高端的产品给它低端化了。现在变成中低端是打价格战,高端市场我们占不着。3、 我们的标准化、一体化落后,过去制造业里面标准化不统一。4、廉价低质还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集群度不够,抱团取暖的精神也不强,在国际上只能用价格竞争了。5、我们低水平低附加值也没有根本改变。6、劳动密集、资源驱动也没有根本改变。
三、关键制造技术及其发展。产品制造技术发展趋势是: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是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到制造过程,实现制造装备性能的大幅提升。智能化是完成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并对制造对象和制造环境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实现制造过程的优化。绿色化是实现产品制造过程中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循环利用效率和对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四、制造业自主创新及作用。要从三个方面来创新:一是从加工制造型向创新制造型转变。二是我们要从劳动密集型向智力密集型转变。三是更重要的要从引进跟随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我们讲的“四基”:基础材料、基础零部件、基础工艺、基础产业技术,这是过去因为快速的发展,稍微忽视的一点,中国工程院也提出“工业强基”,就是要加强基础建设,基础的培养。但如果要创新,等我们的基础都打好了,那就晚了。所以,我们一边要加强基础建设,一边还要把智能化融入到我们三个创新:即产品创新,装备创新和模式创新的过程里面去。
五、创新驱动的制造业转型。要重构产业格局,要从减材制造到增材制造转型,要做智能车间和智能制造中心。同时,要注意智能制造的核心:CPS(信息物理系统),现在各国都在做,中国应该跟国外处在同一起跑线。CPS就是未来智能制造的“牛鼻子”,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牛鼻子,立足自主创新,要把跟随模式去掉,要有颠覆式的思维。
瞿金平院士最后总结道: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以信息网络技术、数字化制造技术应用为重点,旨在依靠科技创新,抢占制造业新制高点的“再工业化战略”。我国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且内需在不断扩大,但仍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能耗高、污染严重等问题,我国是制造大国,但不是制造强国。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思想,必须增强民族自信心,要有文化自信,推进制造装备产业链上的技术自主创新和集成开发,没有好的制造装备你就做不出好的产品。要突破基础工业瓶颈的制约,实现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和绿色发展,走中国特色的产品智能制造的发展道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以人为本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20个字,但是,核心的核心还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是自主创新。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