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献计东莞新材料产业发展
与传统材料相比,新材料产业具有技术高度密集、产品的附加值高、发展前景好等特点,其研发水平及产业化规模已成为衡量经济以及科技进步重要标杆。广东省东莞市作为制造业中的“领头羊”城市,正积极谋划借力新材料,使传统制造产业向高附加值转型。日前,在2013年东莞市新材料产业院士专家企业行期间举行的东莞市新材料产业院士论坛暨院士专家项目对接会上,来自省内外的10多名院士专家齐聚一堂,为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出谋划策。广东省科协党组成员、纪检组长温锦秀,东莞市副市长张科等领导出席了对接会。
东莞市新材料产业院士论坛暨院士专家项目对接会日前举行(刘雷 摄)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昌纯:东莞应加快材料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葛昌纯院士指出,作为制造业的“领头羊”,东莞应该加快材料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一要因地制宜,整合现有资源,制定中长期、长期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打造核心的品牌,创立材料名片;其次要加强产学研的实质性合作,实现“政产学研用”;三要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附加值;四要促进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升级,提高企业经营质量;五要强化节能降耗、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院士工作站”,葛昌纯院士强调,东莞应该要积极探索、研究并创造经验,真正发挥院士专家作用,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帮助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管理,四流企业做体力。” 葛昌纯院士表示,目前东莞制造企业大部分处在第四阶段,赚的是辛苦钱。核心技术的很大一部分都在外国人手里,应该尽快改变这种状况,不然产业发展将缺乏后劲。
葛昌纯院士在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技术需求(刘宇雄 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克崧:新材料产业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后盾
周克崧院士认为,机械制造业将迎来一个大的革命——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按照现在很多人的说法,第三次工业革命很可能就是制造业的数字化。新材料作为未来高端制造业的基础,是实现东莞产业大发展的坚强后盾,因此必须重视新材料的研发、产业化与应用。
对于院士工作站如何与企业进行对接,周克崧院士指出,一要积极沟通,增进互相了解,这次企业行的活动开展得很好,这是专家企业互相合作的基础;二是要落实行动,真正地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东莞的企业转型升级步伐走在全国前列,希望这次活动能产生很好的效果,推动东莞新材料产业更上新台阶。
周克崧院士在企业实地调研,了解企业技术需求(莫文艺 摄)
华南理工大学曾德长教授:凝练方向 合理布局 加强科教 协调创新
针对东莞市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现况,曾德长教授提出“凝练方向、合理布局、加强科教、协调创新”十六字建议。
他指出,产业要凸显鲜明的特色,首先,政府要引导企业选准发展的方向,而企业做技术做产品也要做出特色,这样才能适应细化的市场需求,避免陷入“同质化”竞争;第二,企业在布局上要兼顾好上下游关系,这样才能产生产业的凝聚效应;第三,产业发展中人才十分重要,政府和企业都应加大科技和教育方面的投入;第四,观念要与时俱进,一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应当抛弃,不要局限于一个点或很小的范围,而应把眼光放宽广放长远,创新发展思路。
华南理工大学刘斌教授:3D打印,在材料研发上要“先发制人”
刘斌教授指出,时下“3D打印”技术一度“炙手可热”,也被视作制造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3D打印产业也可作为东莞的新兴战略产业。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3D打印技术基本上可包含材料、成型工艺、设备和应用等四方面的内容。其中,材料最为重要,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不同的材料可衍生出不同的工艺,而加工设备和所服务的产业也因此而大不相同。3D打印的产品经历了干结型、测试型、模具型和功能型4个发展阶段,而瓶颈就在材料上。因为缺少自己研发的材料,只能购买、使用别人的材料与设备,而且价格特别贵,产品的量少,技术也难以普及,这样处处受制于人。因此,材料在“3D打印”技术是核心问题。
刘斌建议:一要推动材料的产业化。研发性能优越、成本低廉的3D打印材料,这样不仅有助于3D打印的发展和普及,而且也能为下游产业提供功能性的产品。二要推进材料的标准化。材料要有一个统一的行业标准,不能拘束于某一公司的机器才能用,这样竞争力更强。再次要着眼未来,研发高技术含量的尖端材料。如高分子、金属、塑料、适合生物与医学用途的组织架构材料等。刘斌强调,在材料研发上,只有先发制人,才不会跟着外国人的屁股走,被别人的材料、技术优势所“绑架”。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