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基层科协>东莞>东莞市>半岛(中国)

东莞市问计院士大咖 把脉松山湖科学城发展

2021-12-03 来源:东莞市科协、松山湖融媒体中心 【字体:
阅读:

12月1日,东莞市发展战略院士咨询委员会2021年会问计院士座谈会环节——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松山湖科学城)发展战略咨询座谈会,在东莞市松山湖科学城展览馆二楼举行。会议由东莞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市发展战略院士咨询委员会领导小组副组长刘炜主持,众多院士专家纷纷建言献策,为松山湖科学城的发展把脉。东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市发展战略院士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张春扬,东莞市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许为豪出席了会议。

把人才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资本,加强对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丛斌表示,人才建设是科学城建设最基础、最关键性的问题。在国家战略之下,应该引进一批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大量普通科技人才、工匠与技能人员,打造整体性的人才系统工程。他说,昔日东莞在发展中常常提到“招商引资”,现在更应该提出“招才引资”,把人才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资本,把它作为股权去对待。当前,国家正在就相关内容出台相关法律。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田刚从大湾区大学建设予以建言。田刚表示,大湾区大学要充分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尤其是松山湖,比如华为、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散裂中子源等优势,创新办学模式,培养新型人才。基于松山湖科学城,田刚建议,要加强组织保障,建立高级别的职能部门和相关专家等组成决策机构,确保各项重大决策落到实处;需要稳定的财政投入,激励大学和科研机构,乃至科学城以及基础研究的主要功能载体,通过人才的主观能动性,解决科学上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的难题;需要创新政策的支持,大湾区大学是东莞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支撑,应立足东莞、放眼湾区、服务世界。这需要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政策支持,迅速抢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甚至科学高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理事长王恩哥建言,院士专家是重要的科技资源,也应该吸引年轻的科技工作者在松山湖科学城集聚发展,给更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机会,让他们在这里创新创业,在这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乌克兰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深圳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控制工程学院院长潘毅建议加强对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松山湖科学城应依托现有优势,聚焦材料、计算机、信息和生物三个方面,为此引进、培养综合性、创新型的人才,培育交叉学科的人才。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药学院名誉院长陈新滋表示,随着科技发展,很多突破性的成果会在合作研究方面,跨领域、跨学科、跨学校,甚至跨地区的合作产生新成果的机会会更高。“松山湖科学城应该依托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建立人才沟通交流的制度,鼓励来自不同地方的人才合作,加速科技创新的发展。”陈新滋表示。

聚焦重点领域形成差异化 加强与港澳合作协同共进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赵忠贤表示,对标世界一流科学城,东莞应考虑出台针对性配套政策,营造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让更多科研工作者了解松山湖需要哪一类人才、哪类企业、哪类项目。同时,赵忠贤建言,东莞应打造“品牌材料”,在某一材料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

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许宁生认为,松山湖科学城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华为等基础,但现在更应该以“清零”的状态来展开新一轮发展。他解释道,作为国家战略,松山湖科学城应对标国际一流科学城,聚焦重点领域,形成差异化,加强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在符合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应加强产业化落地的项目引进,能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丛斌对松山湖科学城发展建言,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上来看,要考虑如何在积极促进粤港澳合作机制融合方面开拓创新。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引领,以基础研究为后盾,以人才建设为抓手,以法律制度为观念,以国家支持为保障,共同建立一个研、学、产、用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陈和生表示,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要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某些关键问题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能够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贡献。陈和生还对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资源的流通建言,东莞应和港澳建立配套政策,加强在资源、人员、经费、仪器设备等方面交流,更好地发挥港澳的优势。

潘毅教授同样建言表示,松山湖科学城应该依托现有优势,和深圳、香港等地形成差异化发展,错位发展,协同共进。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