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学术交流会举行
为进一步推进北回归线地区特色的生态科技研究、实践应用和农文旅生态产业融合创新与学术交流,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发展战略实施,省生态学会、广州市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和广州市从化区科协联合主办,以及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和社会机构协办支持的“2024年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学术交流会”在广州市从化区荔枝文化博览园顺利举行。
在风和日丽的夏至日,来自广州、深圳、韶关、佛山和肇庆等地产学研政宣等界别代表50多人汇聚一起,围绕着“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北回归线生态农业带”主题,从不同学科和行业领域,热烈研讨如何促进具有中国北回归线地区特色的生态文化科技与产业资源有效整合,加快北回归线地区联动共赢发展,促进沿线核心区广州市乡村振兴等方面议题。
主办方领导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段舜山教授和广州市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孙雄松副局长分别热情致辞。交流会分为主题报告、专题报告和自由发言三个主要环节。
在主题报告环节,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章家恩教授和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南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常务副站长周平研究员分别作了《面向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和《加强野外科技平台建设守护南岭自然生态屏障》的主题报告,探究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的乡村振兴与绿色发展,以及南岭生态屏障建设等方面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及相关思考与建议,围绕会议主题进行了多维度的阐述,提出系列新观点、新思路和新路径。
在专题报告环节,省生态学会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黄建中、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水森、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1级本科生吴佳沁、广州市从化区博物馆馆长李小梅、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博士诸卫平、善野同悦(广州)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晓佳和广东省生态学会北回归线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陆玲等依序分享了《南岭古道的人文星空——历史上路过南岭的名人》《以遥感技术创新,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北回归线地区生物入侵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从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创造科技奇迹,促进北回归线经济发展——兼论述中草药农业技术经济效益》《善野营地在北回归线农文旅生态产业资源整合与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与实践》《基于台风大规模水迁移的自然机制分析——兼谈北回归带台风灾害生态对策》等跨越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专题报告,聚焦北回归线生态农业带建设的多种产业资源和要素。其中,既有严谨的科学研究和文献分析,也有生动的产业实践。
在自由发言环节,与会者们更是踊跃发言,思想碰撞,火花四射。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大学生,无论是领导干部、企业管理者还是普通职工,纷纷表达了关于加强发掘、保护和传承北回归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生态农业与文旅产业资源融合,加快北回归线生态农业带建设的美好愿望,并积极建言献策。
广州市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谭鸿先生到会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最后,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章家恩教授对交流会进行了总结。他认为本次会议“简约但不简单”,并指出:一要将长期开展的北回归线沿线研究与实践,在内容和组织形式上扩展到“十个大”:即大北回归线、大乡村、大农业、大健康、大生态、大文化、大旅游、大实践、大专家和大学生,进而不断提升北回归线地区研究与实践的维度和内涵;同时要努力扩大研究队伍,吸纳青年大学生、研究生以及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不断提高社会各界参与的广泛度。二要在前期研究与实践基础上,将北回归线地区的生态产业研究与实践要在以往基础上提档升级,打造品牌,要积极探索、开发建设和打造北回归线生态农业带。三要对以往十多年的研究与实践成果,进一步做好资料整理和系统化建设工作,编写出版系列专著。
本次交流会分别由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段舜山教授、副理事长孙发政研究员、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蔡卓平博士主持。
交流会后,与会者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从化香米产业园”,大家对从化区科技赋能生态农业发展尤为赞赏。省生态学会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和水土生态专业委员会部分代表参观了广州市从化区博物馆北回归线生态主题馆,并与博物馆联合组织了“讲好南粤创新故事,助力广东新质生产力发展”学术座谈会,从人文生态的角度拓展了交流会的主题内容。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