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学术>学会动态>半岛(中国)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等13家单位完成的“高质高效医疗防护制品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2020-06-02 作者:秘书处 来源:省机械工程学会 【字体:
阅读:

5月30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以现场会议、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召开了“高质高效医疗防护制品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该科技成果由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广东省机械研究所、东莞市汇通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13家单位合作完成。

现场会议与视频会议

科技成果鉴定会由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处长梅熠主持。科技成果鉴定会的专家委员会由9位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谭建荣担任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机械科学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单忠德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雷源忠研究员担任副主任。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工业大学党委书记陈新教授,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奕华教授,副理事长黄兴教授、王成勇教授、张国军教授以及项目单位成员共33人参加。会议由梅熠主持并作会议总结,陈新代表省学会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理事长瞿金平教授致欢迎辞并致谢。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以下称“省学会”)成立于1958年,是广东省科协2008年确定的第一批共6个科技类社会团体创新发展试点学会之一。省学会直属机构设有学术委员会、科技咨询工作委员会、国内外交流工作委员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科技奖励工作委员会、网站及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教育培训工作委员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等8个专委会。下设直属分会:热处理、焊接、铸造与压铸、锻压与模具、液压传动及气动、无损检测、机械设计与生产工程、特种加工、工业工程、制造业信息化、工业设计、设备维修、压力容器、物流工程、摩擦学、机器人、电机电器、表面处理、增材制造(3D打印)、可靠性工程、环境装备工程等21个专业分会。

省学会是广东省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理事长单位、广东省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主席团主席及秘书长单位、粤港澳创新设计联盟理事长及秘书长单位。

省学会是广东省工程系列机电工程专业(含机械、电气、控制工程、自动化4个分类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的挂靠单位。并由2019年开始负责全省的工程系列机电专业高技能人才的技术职称贯通申报评审和广东省工程系列机电工程专业科技型企业家高级职称的直通车申报评审工作;同时,省学会也是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认定的“广东省继续教育基地”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技术资格认证中心广东省分中心”;在全省设有广州及各地设有18个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建有省科协的12个不同特色的省学会科技服务站,全省科技服务站占比超过10%。

省学会设立了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并与省机械行业协会联合设立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两奖作为全省机械工业行业及机械工程学科的专项奖,每年一次,获奖项目将推荐申报广东省科技奖及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奖,其中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由广东省人事与劳动保障厅备案,并认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申报职称评定的业绩条件之一。省学会还是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两个省部级奖项的主要推荐提名单位之一,每年为省内的机械工程行业及学科的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推荐提名。

省学会的会刊《机电工程技术》是中国华南地区最具权威性和综合性的机电期刊,也是中国核心期刊和工程技术人员申报高、中级职称论文资格认定期刊。

省学会具备强大的科技咨询团队,设有全省最具规模的机电工程技术专家库,为各行业开展服务,为全省机械电气大类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和新产品鉴定、产品检测、科技成果推荐、评审等专项工作。省学会还建立了国家人社部先进制造专家服务基地,重点开展以珠三角及珠江西岸等地相关龙头企业的先进制造专家服务基层专家服务,也是国家人社部的批准目前唯一国家级先进制造领域的专家服务基地。

此外,省学会标委会建立了GDMES团体标准研究、制定和发布,以学会为工作平台,通过快速、灵活、高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有效补充,企业与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企业标准化工作,促进官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

各单位成果鉴定

“高质高效医疗防护制品制造装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鉴定项目由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牵头,由包括广东工业大学、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佛山市南海中南机械有限公司、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7个副理事长单位,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理事单位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会员单位深圳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东莞市汇通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完成。

完成单位合作关系

各单位积极响应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口罩、防护服等医疗器械和医用防护用品的供不应求。本项目重点在研发的高质高效医疗防护制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专用于生产平面口罩、N型口罩、医用防护服的包括防护服贴条机、全自动口罩机、超声波焊接机、虹膜测温仪等制造关键技术和相关装备。

针对防护服贴条机及口罩机和超声波焊接机产品等生产制造过程中当前还没有对应的国内外医疗防护制品装备制造标准,缺乏统一的科学评价要求,引起其制造装备的质量水平参差不齐等瓶颈和问题,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团体标准的高度和指导作用, 2020年2月25日在国内率先组织研制发布了第一个GDMES《防护服贴条机》团体标准;2020年2月29日在国内率先组织研制发布了第一个GDMES《全自动口罩机》团体标准;2020年4月30日在国内率先组织研制制定了第一个GDMES《超声波焊接设备 热塑性织物用焊接机》团体标准及第一个GDMES《超声波焊接设备 口罩机用焊接机》团体标准。在抗疫的关键时刻,在全国同行率先制定这4项医疗产品制造装备研制标准过程中,本项目口罩机、贴条及超声波焊接设备等开发制造单位积极参与,真正做到制造装备有高度与先行,为提升制造质量、规范行业发展、确保医护人员安全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将科研成果标准化,研制团体标准,以标准在前为切入点,有力指导企业按标准生产,推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保证了制造装备和医疗防护产品的质量。

2020年4月以来,本项目成员单位国机智能“医用全自动平面口罩机”和 “医用全自动立体口罩机”、佛威精密“FWKZJ-1T1-00全自动口罩机”、中南机械“ZNKZJ-1T1-00全自动口罩机”、 广业装备研究院“全自动平面口罩机”、省机械所“全自动儿童平面口罩机”、中山凯旋“全伺服折叠型口罩机”、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平面口罩机”、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平面口罩机”、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全自动立体口罩机”、深圳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平面口罩机”、东莞市汇通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全自动立体口罩机”、大族激光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全自动立体口罩机”、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全自动平面口罩机”等12家企业的13个新产品经省学会评价与技术鉴定,产品均有效地贯彻了省学会制定的团体标准,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汇专科技“大规模医疗防护用品生产用超声焊接关键技术与装备”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质询和讨论,一致认为项目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其中大规模超声焊接专用智能型自动搜频跟频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通过制定防控疫情急需医疗产品制造装备的团体标准,指导广东省相关防控疫情急需医疗产品制造装备保质量上水平,同时也在国内同行引起积极的反响。省内外不少开发制造企业纷纷要求采用省学会发布的团体标准,经省学会组织专家采用已制定的相关团体标准对相关产品的新产品进行评价与技术鉴定,采标贯标保证了成套装备的质量,也为防控疫情急需医疗产品把好质量关。

本项目新申请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专利45件,外观设计专利4件,软件著作权16件;率先制定团体标准4项,其主要技术成果包括:开发了医疗防护制品生产专用快速传输单元,医疗防护品生产专用高效热合及超声焊接单元,医疗防护制品生产线全工位自动测控单元等。

本项目特别亮点是研发的超声焊接系统在同类产品中功能全面,率先突破了大规模生产中由于核心零部件制造困难导致的生产效率及质量制约,并且在极短时间内达到了长期从事口罩超声波焊接机研制的企业的技术标准,并且增加了自动搜频、自动追频功能,无需人工调节,实现超声振幅1%-100%可调,智能匹配不同产品类型,此外还增加了过流保护功能。

本项目在组织协同创新,联合校企科技攻关,引领医疗防护品装备优化升级方面取得可喜成效:2020年2月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切实加强疫情科学防控有序做好企业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在随后的十多天里,各地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自2月12日起,动员专业分会和省区市学会,共同启动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问题与对策调研,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积极和深度参与了这项调研工作,在全国共回收问卷301份中,广东占79份。本次调研针对装备制造业企业复工复产面临的困境,提出了政策建议和企业对策。

在疫情的2月至5月关键时期,面对突然其来的医疗防护制品制造装备的巨大需求,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果断在对会员企业中整机、关键功能部件、控制技术等几个方面的企业进行整合联动,调动院校的专家委员会专家亲自到企业第一线指导企业的创新开发起到积极作用,解决了大规模生产下医疗防护制品制造装备紧缺、自动化程度低、缺少监控系统、生产稳定性差等问题。针对高质高效医疗防护制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及产业化应用,本项目开发医疗防护制品生产专用快速传输单元,开发医疗防护品生产专用高效超声焊接及热合单元,开发了医疗防护制品生产线全工位自动测控单元,研发的医疗防护制品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形成批量制造产业化应用,使这些原来不是口罩机制造的企业成功转型为全自动口罩机的成功制造商。

在抗疫的关键时刻,本项目参研单位中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积极进行产学研合作。广东工业大学与汇专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围绕超声加工深化产学研合作,紧急协同深化升级超声波加工技术,协同推进复工复产,在短时间大幅提升汇专科技生产的口罩机核心功能部件超声焊接系统产能。

在2月至5月的疫情严峻时期,多数人都是宅家防护并带口罩,而这些研发医疗防护制品制造装备企业的“装备人”和省学会的专家们,则每天都是带着口罩日以继夜在工厂研发制造口罩机等防疫制造装备,虽然与战斗在医疗战线的一线医护工作者在2条不同战线上,但他们是同一个目标在战斗的战友,付出和贡献也是一样巨大的,他们在十分艰巨的国内国际疫情防控战场上展现广东先进制造装备的力量,为全球疫情防控大局提供设备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项目单位国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平面口罩机出口美国30台套,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自识别口罩全自动化生产线JL-KZX001出口土耳其6台套,为国家向世界其他疫情国家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并作出积极贡献。

本项目开展以来,主要经济效益累计研制销售口罩机3704台套,防护服贴条机420台套,超声波焊接机18万台。本项目完成单位2020年新增销售额超过30.69亿元,新增利润超过8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在疫情当前发挥充分发挥学会平台整合和集聚作用,充分调动会员企业的积极性、协调性和互动性,协同各项目参研单位多措并举推动企业扩产、创产防疫物资,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将全省广大医疗防护制品制造装备有效地集聚起来,在学科和行业组织如何在组织创新和真正参与到实际科技攻关的新模式方面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创新探索,其成果是十分显现的。受到各有关部门的高度赞扬,包括中国科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省科协等部门以及人民网、半岛平台等众多媒体的广泛报道。

鉴定委员会分别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刘奕华教授作项目工作总结报告;听取了项目负责人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广东工业大学副校长王成勇教授作项目技术总结等报告;鉴定委员会还观看了项目的相关研发与应用现场视频,审查了提交鉴定的相关资料并就相关问题对项目单位进行了质疑。

鉴定委员会充分肯定的项目主要创新如下:

(1)开发了医疗防护制品生产专用快速传输单元技术。发明了贴条机多弹性物料专用双压轮机构,平面/立体口罩机专用自动纠偏料架、轻布料快速成型机构、鼻梁线送切机构、鼻梁线全自动黏贴机构、整线节拍同步传输系统,有效提高了生产速度。

(2)开发了医疗防护品生产专用高效热合及超声焊接单元技术。设计了贴条机热合单元双重预热U型导风管、双丝发热管、双轴高速摆动机构;提出了超声焊接工序/工艺匹配优化技术,发明了耳带双边同步追焊机构、自动上带翻边机构,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

(3)开发了医疗防护制品生产线全工位自动测控单元技术。设计了具轨迹追踪功能的微电脑控制系统、口罩机全工位调控及自动诊断系统、5G智能物联网监控维护系统、产品智能自动识别视觉检测系统,提出成品可靠性多维度评价方法。开发了云平台低错误率虹膜测温仪,减少了物料浪费,降低了加工成本。

本项目已获一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制定相关标准4项。项目成果在多家单位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专利证书

标准文件

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创新性强,整体相关技术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先进水平,其中专用高效热合相关单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