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文院士畅谈现代食品工程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
4月13日下午,广州科普大讲坛第145讲、世纪木棉第256场之孙大文院士报告会在华南理工大学励吾科技楼国际会议厅开讲。孙大文院士结合多年来带领团队在高光谱无损检测、新型冷冻技术、食品低碳体系以及微波食品工程上取得的多项原创性成果,讲解了现代食品工程的研究热点及最新进展。逾800位来自大专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食品企业和新闻媒体的听众现场聆听报告。
孙大文院士在报告中妙语连珠,开场便利用留学趣闻拉近了与听众们的距离。随后以pizza饼的计算机视觉检测系统为例,切入讲题“高光谱成像技术”。据介绍,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可视化,通过大量的数据积累和一系列复杂的数学手段,不接触或破坏食物本身就能对食品外观、安全等进行观察和检测。同时该技术还可用于微生物感染及农药残留的检测。
冻鱼变活是真的吗?孙大文院士首先从食品导热系数的角度对网上疯传的这一现象进行了科学解读,然后进入新型食品冷冻冷链技术的讲解。他举例到,采用真空冷却技术,一次处理3吨果蔬,温度从38℃降到4℃只需半小时。这对于解决大量果蔬的“田间热”问题、延长鲜贮期有重要价值。
孙大文院士指出,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三分之一源自食品体系,因此低碳食品体系研究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利用碳足迹分析方法深度分析碳排放的本质过程,有助于从源头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碳减排计划。他表示,低碳食品体系的建立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场涉及改变生产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全球性经济发展形式的革命。
“我们要做食品工程师,既能发高水平的论文,研究成果又能产业化、应用化”,最后孙大文院士针对微波处理的均匀性、微波食品的安全性以及微波应用的广泛性做了介绍。据了解,通过华工大-美的微波食品联合研究中心的研究,多项微波技术已产业化、市场化。
互动环节之后,广州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陈爽向孙大文院士颁发了广州市科协专家聘书。
本次论坛由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广州日报社、广州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主办,广州市科学技术普及中心、广东省食品学会、共青团华南理工大学委员会承办。论坛主讲人孙大文作为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欧洲科学院)院士、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波兰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科学院院士,集多项荣誉于一身,是国际生物系统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杰出科学家,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极高知名度。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