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协论坛第56期报告会预告
广东科协论坛第56期报告会定于2013年10月21日(星期一)上午10时在广东科学馆402室(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举行。报告会由我国著名肿瘤病理生理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士新研究员作题为“干细胞,天使还是魔鬼?”的专题报告。
陆士新院士谈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与发展
干细胞是天使也是魔鬼
广东科协论坛第56期报告会,陆士新院士在作报告。张炜哲 摄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张炜哲)“干细胞惠及人类的天使功能在于,通过干细胞移植、分化与组织再生,可促进机体创伤修复。”在昨天举行的广东科协论坛第56期专题报告会上,我国著名肿瘤病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士新作了题为“干细胞,是天使还是魔鬼”的专题报告,介绍了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与发展前景。
陆士新院士说,近年来,干细胞研究是世界研究前沿与热点,已成为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界最活跃和最具影响的领域。尤其是在医疗体系与再生医学方面,干细胞越来越受到科学家及临床工作者的关注。他表示,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由创伤、疾病、遗传和衰老造成的组织、器官缺损、衰竭或功能障碍也位居世界各国之首,以药物和手术治疗为基础的医学治疗手段已不能满足临床医学的巨大需求。而干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能力,有望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或将成为继药物和手术之后的新一医学革命。
“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将改变传统对于坏死性和损伤性等疾病的治疗手段,对疾病的机理研究和临床运用带来革命性变化。”陆士新说,说干细胞是“天使”,因为它可治疗一些不治之症和顽固的疾病。而干细胞也有“魔鬼”的一面,即干细胞是肿瘤病发生、发展、转移的罪魁祸首,肿瘤干细胞具有增殖和转移浸润能力。他介绍了靶向肿瘤干细胞治疗的策略——发现和阐明肿瘤干细胞增殖过程中的基因调控机理,将为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靶点;针对肿瘤干细胞的新一代特异性强的抗肿瘤生物及免疫药物,有望极大地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中国科协网、广东省科协网将做在线图文直播。>>点击进入直播页面
专家简介:
陆士新,男,中科院院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6年毕业于大连医学院,1961年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医学院内分泌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并获副博士学位,199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医院)研究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医院)所(院)长、世界卫生组织(WHO)中国肿瘤合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中国抗癌协会肿瘤病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的病因学、化学致癌与癌变原理的研究。在肿瘤化学病因的研究中,做出了一些开创性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林县食管癌亚硝胺病因方面,做出了突出的科研成果,为食管癌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理论与措施。在研究食管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基础上,又首次克隆出4个食管癌相关的新基因,首先在GenBank 登记。并对这些基因的结构与功能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很好的成绩。目前美、德、日、加拿大、印度等国的研究人员也在研究他克隆的基因。
近年来,肿瘤干细胞是肿瘤研究的前沿工作,陆士新教授在国内较早提出肿瘤干细胞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于2006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973”项目资助,取得很好的成绩,已在Cancer Research和Stem Cell and Development等杂志发表多篇肿瘤干细胞研究相关论文。主持召开了“第一,二届国际肿瘤干细胞学术大会”。他组织编写的“干细胞与肿瘤”一书已经出版。陆士新对我国肿瘤干细胞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肿瘤学研究和肿瘤靶向治疗开创了新的思维与途径。
陆士新教授从事肿瘤病因学研究60余年,在国内、外重要杂志发表了150多篇科学论文,主编著作1部,参编著作5部,任四种国际肿瘤杂志编委和国内近十种肿瘤杂志的编委。主持召开国际会议2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三项卫生部甲等奖、国家“八五”期间十大科技成就奖,是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承担国家科技攻关、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973项目)、国家863计划研究项目、科技部公益研究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并曾获得美国NIH的RO1(国家级)资助项目。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