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协论坛第53期报告会预告
广东科协论坛第53期报告会于2013年5月30日(星期四)上午9时在广东科学馆402室(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举行。报告会由我国著名农业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傅廷栋教授作“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供应与品质改良”专题报告。
中国科协网、广东省科协网对本次论坛作在线直播。>>点击进入在线直播页面
院士简介
傅廷栋,男,广东郁南县人,华中农业大学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意大利)院士。现任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作物遗传育种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农林学部主任,农业部油料作物生产顾问,广西自治区主席农业顾问,瑞典SW AB荣誉顾问,2005-2009年任国际油菜研究咨询理事会(GCIRC)主席。
傅廷栋在国内首次育成甘蓝型油菜自交不亲和系及其保持系、恢复系,实现自交不亲和系“三系”制种;在国际上首次发现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Pol CMS),被认为“是国际上第一个有实用价值的油菜雄性不育类型”。国际杂交油菜应用的第一个十年(1985-1994)全世界注册23个油菜三系杂交种中,有17个注明不育系来源,就有13个是用波里马不育系育成的。“由于他发现油菜波里马雄性不育及对发展国际杂交油菜作出的卓越贡献”,1991年被国际油菜研究咨询委员会授予国际油菜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奖GCIRC“杰出科学家奖章”;育成了系列优质杂交油菜品种华杂4号等13个杂交品种,累计推广约1亿亩,其中华杂4号是2001-2004年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油菜品种。其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湖北省“科技杰出贡献”,农业部“中华农业英才奖”。2003年获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农业科学奖,2007年获印度MRPC“油菜研究终身成就奖”,2008年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北30人”,2009年当选“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荆楚人物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