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学术>半岛(中国)

广东科协论坛第48期报告会预告

2014-07-23 来源: 【字体:
阅读:

  广东科协论坛第48期报告会于2012年6月29日(星期五)上午9:00在广东科学馆402室(广州市越秀区连新路171号)举行。报告会由我国著名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丁德文作“蓝色经济区建设:关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考”专题报告。

  中国科协网、广东省科协网届时将同步在线图文直播。>>点击进入在线直播页面

  专家简介:

  丁德文,男,1941年2月出生,辽宁省辽阳市人。无党派人士。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专家、寒区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5年8月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应用物理专业,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1988年12月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研究员。1988年12月任兰州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年7月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工作。1994年2月以后历任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1月为政协大连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名誉所长,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主任,海洋环境监测污染控制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第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大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辽宁省政府参事。

  1965年至1991年,从事寒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我国寒区工程热学奠基者,创立了冻土热学学科,创造性地提出并解决高原冻土路基热工稳定性、超深人工冻结凿井的热土工艺、冻土区地下管线保温-防腐优化结构及高原冻土区第一条长距离热水回流式供水技术。

  1992年至今从事海洋生态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工作。其主要业绩有:开辟了我国工程海冰学的研究方向;率先开展海洋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非线性问题研究工作。在海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工程技术实践和综合管理系统工程方面也有独到的建树。

  “九五”期间作为国家攻关项目——“海岸带资源利用的关键技术”的首席科学家、全国第二次污染基线调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和126项目的技术组副组长,领衔建议将“渤海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纳入国家“十五”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计划。

  “十五”国家“973”项目-“中国典型河口陆-海相互作用及生态环境效应”项目建议人,入海污染物生态环境效应课题负责人。“十五”国家“863”项目-“渤海典型海岸带环境修复技术”技术组成员,生物修复技术课题负责人。“十五”国家重点基金项目-“渤海污染负荷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环境容量”负责人之一。“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海洋灾害预报及业务化”赤潮灾害预报课题负责人。

  “十一五”期间发起组织了“海岸带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团队”,从事“海岸带系统科学与工程”学科构建工作,并研究“人海关系调控技术系统”的构建。目前正在研究“‘新’生态学”的学科构建。“十一五”国家海洋公益性项目“海洋污染过程监测集成与氮磷承载量评估技术、海岸带主体功能区划分技术研究与示范、海洋特别保护区保护利用调控技术及应用示范”技术总顾问。

  先后参加或主持省部级以上基础和技术科学及重大工程实施等科学研究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科技进步奖12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编、译)6部,培养硕士生和博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后合作研究人员5名。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黑龙江省科技进步奖1项、内蒙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社会科学研究二等奖1项、国家海洋局科技进步奖多项。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