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护理体系》团体标准立项,将首次明确精准护理概念体系
7月15日,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提出并牵头主编的《精准护理体系》团体标准项目提案,经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团体标准委员会审查通过,被正式批准立项,并已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上发布。
精准护理是护理学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大数据、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精准医学技术的发展,精准医学为护理学带来了新的变革、机遇和挑战。护理科研和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精准护理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护理科学院已提出加强教育和实践、促进精准护理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基因谱信息等卫生保健数据结合、维护患者享有平等精准护理权利等发展方向。
近年来,精准护理这一提法已经在我国的护理行业被不断提及,散落见于不同的杂志、文章和管理论述中,临床护理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纵观现状,精准护理在我国人面临着以下发展瓶颈:
首先,精准护理的概念尚未明确和统一,不利于其在国内的推广和应用。其次,由于概念未明确而导致在临床实施中对概念理解的偏差,譬如单纯将精准护理等同于个性化护理,将概念泛化理解为精细化护理,实践中片面化套用“精准”的概念,导致精准护理的实践偏离精准医学大背景,同时缺乏对基因和基因组信息、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整合和分析,更缺乏在创新科研层面上的探索,不利于精准护理的专业化发展。
因此,为了顺应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明确精准护理体系,更好促进精准护理发展,提升护理工作水平,亟需制订精准护理体系的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将首次明确我国精准护理概念体系
本团体标准的主编人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护理部主任、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准护理分会主任委员覃惠英。参与研制单位均为护理领域的权威机构,计划有中山大学护理学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分院、汕头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
团体标准主编 覃惠英
据悉,该团体标准计划在1年内完成编制,凝聚业内专家对精准护理的共识,编制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准护理体系,内容涵盖精准护理的内涵和外延、体系框架、核心技术应用和技术路径。《精准护理体系》团体标准的研制,有望厘清精准护理的定义,明确相关技术应用的范围,让业内和全社会对精准护理有更准确和清晰的认知,从而促进我国精准护理的发展,完善精准护理的教育体系、临床应用规范以及研究路线,有效提高我国临床护理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