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首届大湾区疾病模型精准应用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跨领域探讨疾病模型发展

发布时间:2019年05月28日 来源: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 【字体:

5月25日,由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主办的首届大湾区疾病模型精准应用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聚集疾病模型研究与应用,邀请原国际实验动物联盟科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原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理事长刘一农教授,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主任、教育部模式生物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翔教授,国家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标准化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生物医疗器械部副主任李锡玲、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院方敏教授,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研究院(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刘朝刚等多领域的专家大咖,为与会者献上了一场融合政策管理、模型管理、模型精准应用、特色模型制作、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成果转化等多领域、多专业的学术盛宴,会议以“融合”为主线,为疾病模型研究和应用展现了新思路、新感想、新方案,为疾病模型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广阔空间。

会议现场.jpg

会议现场

高翔教授在大会上发言.jpg

高翔教授在大会上发言

国家遗传工程小鼠资源库主任、教育部模式生物与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高翔教授,介绍了全球小鼠资源的发展历史以及我国小鼠模型研究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全面总结了从精准模型到精准医疗的整体概况。

方敏博士在大会上发言.jpg

方敏博士在大会上发言

来自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方敏博士,发表了《病原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免疫应答》的主题演讲。她从生理性衰老为切入点,指出衰老研究动物模型共分为自发性动物模型、诱发性动物模型和转基因动物模型,并得出了老年小鼠对流感病毒感染的天然免疫应答减弱,以及NK细胞内源性和淋巴结分泌的趋化因子等外源性因素的双重影响造成老年NK细胞的迁移障碍两大重点。

王韬博士在大会上发言.jpg

王韬博士在大会上发言

来自江苏集萃药康、广东药康公司的王韬博士则从免疫系统人源化小鼠以及全球最大的小鼠资源中心的基本情况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模型动物资源平台。

赵萌教授在大会上发言.jpg

赵萌教授在大会上发言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的赵萌教授给大家介绍造血干细胞微环境情况,以及骨髓微环境对白血病发病的调控作用。

费继锋教授在大会上发言.jpg

费继锋教授在大会上发言

华南师范大学脑科学与康复医学研究院的费继锋教授以模式动物蝾螈的研究为切入点,生动地讲解了神奇的神经再生、肢体再生的疾病模型研究进展,引起了与会者广泛的兴趣。

裴中教授在大会上发言.jpg

裴中教授在大会上发言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裴中教授发表了《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的精准策略》的演讲。他介绍了中枢神经变性疾病的形成,阐述了相关病例帕金森症状及症状性治疗,以及现阶段无法延缓和根治的情况。

唐仲书教授在大会上发言.jpg

唐仲书教授在大会上发言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的唐仲书教授给大家介绍了急性高眼压神伤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总结出相关症状及对应的临床治疗启示。

李义平教授在大会上发言.jpg

李义平教授在大会上发言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类病毒学研究所李义平教授给大家介绍了新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细胞培养系统对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和药物开发的影响,研究出hcv-宿主相互作用和测试抗病毒药物的工具。

李亮平教授在大会上发言.jpg

李亮平教授在大会上发言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免疫治疗分会主任委员、暨南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肿瘤研究所所长李亮平教授给大家介绍了《TCR-HLA基因人源化小鼠的构建与应用》,以及提供细胞免疫学研究的大动物平台。

符立梧教授在大会上发言.jpg

符立梧教授在大会上发言

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实验研究部主任符立梧教授介绍了常用肿瘤动物模型,通过模型来模拟人类癌症。利用转基因、基因打靶和条件性基因打靶等技术敲除或插入特定基因,从而诱发动物产生肿瘤的模型从应用到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研究。

刘朝刚副院长在大会上发言.jpg

刘朝刚副院长在大会上发言

广东省科技服务业研究院(广东省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刘朝刚副院长解读了我国、我省科技转化成果有关政策和规定,同为促进疾病模型成果转化提供了政策引领。

李锡玲主任在大会上发言.jpg

李锡玲主任在大会上发言

国家科研机构知识产权标准化发展研究基地主任、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生物医疗器械部副主任李锡玲对广州再生医学与健康广东省实验室生物医疗器械部进行了介绍,并以生动的案例,为从事疾病模型研究和应用科研人员系统地介绍了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为科研人员做好知识产权保护、转化起到积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据了解,本次首届大湾区疾病模型精准应用国际研讨会,一共吸引了200余人参加。研讨会旨在搭建疾病模型精准应用的协作平台,通过疾病模型分会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结合临床研究人员和疾病模型资源中心的各自优势,让临床医生、科研人员、模式生物管理人员、疾病模型创制企业、CRO公司等主体有机结合,将疾病模型创新和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尽快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机制解析、治疗手段优化、药物研发等多个方面,从而提高我国疾病模型精准应用的水平,促进我国医学研究和模式生物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