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通知公告>半岛(中国)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关于全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工作“十二五”中期评估情况的通报
粤纲要办发〔2014〕5号

2014-11-11 来源: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字体:
阅读: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各成员单位:

  为确保如期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广东省人民政府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共建协议》、《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粤府办〔2011〕88号)提出的目标任务,经省人民政府同意,2013年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纲要办)牵头组织省科协、省委宣传部、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农业厅、省林业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总工会、省社科院等省直成员单位,分成5个评估工作组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下称《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工作进行“十二五”中期评估。同时,省直22个成员单位进行自评估。评估着重从组织实施保障情况、完成基本任务情况、特色创新工作、宣传理论等四个方面34个子项进行指标化考核,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察、召开座谈会”方式,全面检查评估自2011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成效、存在主要问题及改进措施,督促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工作任务,顺利完成我省“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和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05%以上的目标。经报请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评估情况通报如下:

  一、各地、各有关部门扎实推进《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从对各市检查评估和有关部门自评估情况来看,各地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能够按照国务院、省政府推进科学素质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实施《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保障条件,扎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总体执行情况较好。主要表现为:

  (一)各级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政府推动责任进一步突显。

  一是基本建立“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纲要实施工作机构。除深圳、湛江两市外,各市都建立了纲要实施工作领导小组或实施工作办公室。全省大部分县(市、区)也成立相应的组织实施机构。

  二是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部署。广州、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阳江、茂名、肇庆、潮州、云浮等15个市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广州、佛山、梅州、惠州、东莞、中山、肇庆等市将科学素质工作列入本地“十二五”规划、新型城市化建设规划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广州、东莞出台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意见。河源、阳江开展纲要工作专项检查评估。

  三是财政投入进一步加大。2007年以来,省财政每年安排2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支持纲要的实施工作。大部分市增加了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其中,广州市提出到2015年全市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2元标准。东莞市每年安排2000万元、深圳市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资助社会科普项目。汕头、河源、梅州、惠州、湛江、肇庆等市设立纲要工作专项经费。

  (二)围绕中心工作和民生主线,广泛开展主题性群众性科普活动。

  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建设幸福广东”的主题,进一步聚焦民生热点,广泛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食品安全宣传周”、“安全生产月”、 “防灾减灾日”、“世界气象日”、“全国科普日”、“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垃圾分类”公益宣传行动等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促进科普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提升公众科学素质。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与,社会公众积极响应。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全省组织开展1万多项主题科普活动,公众参与超过5000万人次。

  (三)因需制宜,扎实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一是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成效显著。各级教育、科协部门和各地中小学校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大力促进课堂科学教育与课外科技实践活动有效结合,广泛组织开展校园科技文化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大手拉小手科学传播行动、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每年参加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青少年学生超过500万人。我省青少年在全国性、国际性竞赛中取得的成绩连续5年位居全国前列。广州、深圳、佛山、惠州、东莞、中山等市的青少年科技活动覆盖面达到80%以上,基本做到学校科学教育和课外科技活动普及化、课程化、社团化、制度化。

  二是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扎实开展。各级农业、组织、宣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科技、科协、财政、卫生、团委、妇联、地震、气象等部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汇聚有效资源,面向农村群众扎实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农村劳动力培训”、“巾帼农业科技服务”、“农村青年科技文化活动月”、“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千会服务千村”等科技科普惠民行动,促进农村群众提高科学素质,增强科学健康生活和运用科技创业、就业和发展生产的能力。

  三是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行动有效推进。各级科协、文明办、财政、科技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为抓手,创建省级、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广泛开展城镇和社区群众性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广州、深圳、汕头、佛山、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清远、阳江、潮州等市积极开展本级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全省已建立各级科普示范社区1800多个,约占全省社区居委会总数25%,初步形成城镇社区科普工作示范体系。我省有66个社区被授予“全国科普示范社区”称号,数量居全国第一。各地积极实施《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各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安监部门深入开展职工岗位技术竞赛、职工技能培训、安全生产培训等职工技能提升行动,促进在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城镇待业人员提升技能,增加发展机会。

  四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工作得到重视。各地认真实施《广东省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计划》,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对新进公务员、在职公务员、领导干部、农村党员等重点群体,强化科学发展观、科学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提高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意识和运用科学技术处理日常工作的能力。

  (四)整合资源,科学素质基础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

  从评估情况来看,各地、各有关部门积极整合资源,创造条件加强各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并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青少年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建设。各地普遍实施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和“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加强对中小学校科学类课程骨干教师、科技辅导员的培训工作,重视科学类校本课程开发,大力发展学生科技社团组织,举办教师实验能力交流展示和教学交流研讨活动。广州市实施“千师万苗工程”,佛山市开展“青少年创新工作室”试点建设。

  二是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以适应社会公众和基层科普组织开展工作的需求,各级科协积极推动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与共享工作,通过举办全省科普作品征集等活动,积极开发群众喜爱的科普挂图、图书、动漫,建立岭南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形成《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读本》等科普资源包,较好地缓解科普资源不足的矛盾。

  三是大众传媒科学传播能力建设。各地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体,普遍开设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技节目、科普栏目和科普信息平台。积极推动科普与文艺融合,以科普剧、科普文艺会演等方式创新科普宣传方式。省气象局“手机短信”平台、省环保厅“南粤绿声”微博、“广州数字科普视窗”等新媒体表现形式受到公众欢迎。

  四是科普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改善。全省已建立各类科普场馆30多座,建立各类科普教育基地1500多个,建立1500座科普漂流书屋平台。其中,深圳、惠州、东莞、韶关、河源、汕尾等市科技馆相继为公众免费开放。佛山市投资5.2亿元建设佛山科学馆新馆、佛山市青少年宫,广州市科技馆、河源市新科技馆建设正式立项。

  五是科普人才队伍建设。成立广东省科普志愿者协会,建立各级科普志愿者服务组织1730支,人数达到20万人。

  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检查评估情况来看,目前,各地、各有关部门在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一)纲要实施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纲要实施工作重视不够,纲要实施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深圳、湛江两市尚未建立纲要实施工作协调机构;已建立组织协调机构的,有些也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湛江、清远、揭阳等市还未出台“十二五”实施工作方案;少数部门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视不够,对省实施方案明确的职责任务,未能真正融入本部门的工作部署中,未能提交“十二五”中期自评估工作报告。

  (二)对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投入少,支撑能力不强。除广州、东莞外,其他地区尤其是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对科普投入标准低,如潮州市人均科普经费0.1元、茂名市0.14元、揭阳市0.2元、雷州市0.03元、茂南区0.06元。科协作为牵头协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的责任部门,普遍存在经费不足、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

  (三)农村群众科学素质总体偏低。据2010年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我省农村群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0.7%。而目前面向农村群众开展科普宣传教育的手段落后、资源短缺、公共科普基础设施不足,将影响我省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升。

  (四)大众传播媒体在科学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尚待加强。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是公众接受科学技术信息的主要渠道,受多种因素影响,大众传媒科学类节目、栏目未能更好地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科技需求,缺乏权威性、科学性、系统性的科学宣传教育平台。

  (五)大联合大协作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科普宣传教育政策法规建设滞后。部门推进纲要实施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强,合力尚未形成。科协工作手段不足,处于“蚂蚁拉大车”窘态。社会力量、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参与科普宣传教育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调动。

  三、进一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意见

  从评估检查情况来看,如期实现我省“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目标,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必须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增加投入,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努力开创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新局面。

  (一)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健全和发挥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机制的重要作用。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下的公民科学素质工作协调机制,真正发挥政府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强化职能部门的工作责任,推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真正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部门的职能工作范畴。

  (二)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强化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支撑力度。制定和完善科普工作激励评价、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大众媒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科普宣传教育工作。推动科普与科研、科普与文化有效结合,增加各级财政资助的科研项目的科普任务,让公众及时了解、分享科技发展新成果。

  (三)加大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投入,提高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保障水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切实加大对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投入,努力提高地方人均科普经费标准,落实部门工作任务经费,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科普事业。

  (四)加强科学素质基础建设,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体的科学教育功能,加强科学类节目、栏目、网站建设,开发基于新媒体、网络技术为手段的科普服务平台,增加民生科普、应急科普宣传力度。继续加强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鼓励和支持原创性科普图书、挂图、动漫、科普剧的开发与集成,为社会公众提供多元化的科普公共产品。加强基层科普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发挥各级公益性科普场馆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公共科技馆和社会兴办的科普教育基地免费向公众开放。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投身科学教育传播事业的积极性。

  (五)加强宣传与表彰工作,努力营造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交流与通报制度,抓好典型示范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适时表彰先进。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