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通知公告>半岛(中国)

广东省科协关于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20210791号提案的复函
粤科协函〔2021〕86号

2021-07-09 来源:广东省科协 【字体:
阅读:

赵莉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全省科普宣传工作的提案》(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20210791号)收悉,省科协经研究并会同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等单位,现将办理结果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高度重视全省科普宣传工作,组织各级报纸、电视、网络等主流媒体开展科普宣传,大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我省各级科协组织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一、省级媒体高度重视,广泛开展科普宣传

省委宣传部始终高度重视全省科普宣传工作,大力组织主流媒体、网络等开展科普宣传,不断提高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大力提升社会公众科学素养。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省委宣传部积极会同省卫生健康委制作推出了系列防疫科普宣传片、宣传画,组织全省上下启用140多万个各类电子屏、移动终端高密度滚动刊播,高峰期日均刊播超7000万次。向全省2.2万多个村居寄送了11万张海报、440万张宣传单张和11万册防疫手册。组织各地录制本地方言版本的农村广播,在全省设置近30万个疫情防控广播(含应急广播、气象广播、高音喇叭、流动广播等)点位滚动播出,在村居广泛张贴宣传画和横幅,开展流动宣传宣讲,有效推动防疫政策和科普知识家喻户晓。特别是2021年3月以来,针对群众对疫苗预防接种的关切重点,组织全省广泛刊播中宣部宣教局发布的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系列海报,组织省内主要新闻媒体第一时间普及宣传科普知识,以全流程权威发布、多样化融媒产品和矩阵式扩散传播,提供服务性强的实用科普信息,有效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凝聚全社会疫苗接种共识。在南方+、羊城派、触电新闻等新闻客户端开设相关专题专栏,分“现场直击”“各地动态”“科普问答”等栏目,集纳发布全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最新情况和科普知识。在南方+推出报道《时间表和路线图已明确 广东全面推进史上最大规模疫苗接种》,向公众展示广东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总路线图”,采访多位专家展现广东各地积极行动,内容实、角度准,传播效果好。此外,省委宣传部还组织围绕科学家精神、艾滋病防治、防灾减灾、心理健康、健康生活习惯养成等热点展开广泛宣传,通过刊播宣传短片、宣传画,开展慢直播、录制Vlog短视频等丰富手段,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广东广播电视局积极引导广东广播电视台、广州市广播电视台、深圳广电集团等播出机构,《广东新闻联播》《深视新闻》《广视新闻》等主要新闻栏目及时报道全省科普相关重要活动、展览及科普工作成果等,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

广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针对健康、科技、芯片、航天、疫苗、森林防火、低碳生活等内容进行科普报道。在联播频道创建专题《科技抗疫 广东智造在发力》,推出科普宣传类稿件1800多条,阅读量达上百万。其中,《钟南山回应疫情最新研判:农村防控是重点 建议民众就地过年》《广东:坚持科研与临床相结合 以科技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等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广东广播电视台少儿频道打造我省第一档体验式科普益智节目《好奇魔学堂》,通过科学实验、科幻揭秘、互动游戏揭示身边的科学现象,引导青少年了解科学、认识科学,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粤听APP策划推出了《爸B讲科普》专栏,打造亲子科普节目,用通俗形象的语言解释科学现象。

深圳广电集团科普专栏《科学说》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能在空气中存活多久》等,以深入浅出的讲解、虚实结合的特技效果科普各种科学防护知识;《谈天说地》专栏推出《防范短时强降雨和次生灾害》《候鸟为什么要搬家?》《南极和北极哪个更冷》等,按照不同季节选取天文、地理、天气气候、海洋及地质灾害等题材,应用深圳气象科技业务成果,多种形式解读科学原理和防灾减灾知识。

广州市广播电视台与全市各职能部门联合创办多档科普类专栏,打造权威科普宣传视频传播主阵地,推出《科学大求真》《我身边的科普基地》《我身边的科技大咖》《急中生智》《健康100FUN》和广播节目《962科创新天地》等。

二、线上线下结合,科普效能不断提升

省科协创新工作思路,科普宣传工作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运用先进信息技术,整合科普资源,创新科普方式方法,满足公众科普需求,提高科普的覆盖面和效能。

(一)持续打造一批品牌活动。近几年来,省科协十分注重品牌活动的社会效应。一是组织实施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2021年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主场活动,组织了170多名文化、科技、卫生领域专家、30多项省级科普资源开展集中服务,2000多名基层群众参加。二是组织开展广东省“全国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暨“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主场活动。2021年广东省“全国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暨“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主场活动,组织了150多名科教专家、28项现场科普服务,吸引了1500多名学校师生、群众参加。三是举办广东科普嘉年华。第三届广东科普嘉年华组织了50多家企事业单位,110多个展示、体验项目开展现场科普活动,有近万名群众参加现场活动,70多家媒体参与活动宣传报道,活动总曝光量9000多万,网络直播、科普答题等丰富的宣传活动,吸引线上线下参与310万人次。四是举办广东省全国科普日活动。2020年广东省全国科普日活动,省科协等15个单位联合,动员全省各地有关部门、科研机构、学会和科普教育基地,于全国科普日期间,举办了553场2020年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五是举办“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赛事由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科协协同办赛,联动参与,2020年线上活动答题人数达57.65万人次。六是举办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2020年大赛共征集到作品3531份。其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1820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决战脱贫攻坚”专题562份,“林业科普”专题1149份。七是举办广东省科普剧大赛。2020年大赛共有17个地市的315项作品参加了剧本创作赛,16个地市的55支队伍参加了表演赛,直接参赛人数超过1000人。八是通过组织“中国流动科技馆”广东省巡展,目前已在全省没有科技馆的县区开展免费展览34个站点,每个站点3个月,参观人数达10096万人次,为全省没有科技场馆的县区提供送科技知识上门的精准服务。九是全面联动全省21台科普大篷车资源,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广泛开展主题活动,通过现场互动、影音宣传、辅导讲解、线上展览、专家讲座、评选表彰等多种形式,为基层提供丰富多彩的科普服务和科普宣传。十是组织开展“中学科技馆在行动”活动,采取省、市、县、校多级联动,鼓励管理学校积极参与线上培训与线下活动,擦亮“南粤特色农村中学科技馆”名片,目前我省科技厅支持的“农村中小学校科学馆(室)”有96所;中国科技馆基金会支持的“农村中学科技馆”有3所。

(二)搭建线上宣传平台,扩大影响。一是通过引导全省科技馆成立官网,开通微信公众号、服务号,借助中国数字科技馆开通二级子站,把各地市科技馆特色展览资源数字化和信息化,互通有无,提高科技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组织开展“科普中国”落地应用e站建设项目,2020年建设8个科普信息化试点县(市、区)、93个单位科普中国e站。三是继续高质量运营“广东科普”微信、微博、频道。2020年“广东科普”微信公众平台共推送610余篇文章,粉丝量达150万,最高阅读量达10万+。“广东科普”微博粉丝量达4.5万,全年共推送微博723条,最高阅读量达2.5万。四是举办“校园防疫第一课”“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等线上活动。五是做好频道的宣传推广工作,在广东知名门户网站腾讯·大粤网(覆盖用户超千万)半岛平台设置入口进行全年推广,并在腾讯迷你半岛平台、腾讯新闻广东、广州半岛平台等渠道进行推广,全年推广141次,2020年度频道总点击量161.8万。更积极开拓新的融媒体开辟新的宣传渠道,在南方号、澎湃号上全年度阅读量达2359万,同步在对应宣传资源进行推广,全年度宣传50次。六是组建广东科普新媒体联盟。目前,联盟成员约200家,覆盖粉丝超1500万。通过腾讯渠道、自媒体渠道推广联盟活动及优质内容超30次。在疫情期间,还联动、激励科普新媒体输出多个优质疫情科普作品。按季度输出科普新媒体联盟相关榜单4份、年度科普新媒体学术分析榜单报告1份,为科普新媒体联盟成员单位提供学术分析和指导。举办线上活动13场,包含科普直播、联动宣传活动、征文评选等活动,并组织联盟成员参与广东科普嘉年华、全民科学素质大赛等活动的联动宣传。举办1场广东省科普新媒体交流峰会,峰会包含大咖讲座、圆桌论坛等环节。组织“广东科普十大好作品、好策划”等评选征集活动,激发联盟成员生产科普文章,联盟成员年度科普内容总点击量突破5000万。

(三)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制定工作,对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科普组织建立作了规定。第四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利用高等学校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机构等科普教育资源,扩大科普人才队伍规模,优化科普人才队伍结构。依法承担科普工作的单位或者组织应当安排专职兼职人员承担科普工作,并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支持。第四十一条,省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构建科学教师培训体系,推动和支持高等学校开设科普相关课程、设立科普相关专业、参与编写科普教材、加强科普相关学科建设,提高教师科技教育水平。第四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完善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制度,推动将科普成果和科普工作业绩纳入相关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指标。第四十三条,鼓励科技工作者、教师、医疗卫生人员、媒体工作者等发挥自身专业和技术特长,参与各类科普活动;所在单位应当对其参与科普活动予以支持。二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科普联盟、广东省科普新媒体联盟、广东省健康科普联盟规范运作,发挥其积极作用。指导创建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联盟,充分发挥长隆集团、正佳集团等著名企业在推动科普社会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开展广东十大科学传播达人评选活动。通过活动评选出优秀的科普传播达人,在全社会掀起一股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四是组织开展科普讲师团宣讲系列活动,省科协编制及印发《广东科普讲师团名师录》给各地级以上市、县(市、区)科协。根据基层实际需求,对接科协和科普讲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科普讲座。

三、为加强科普宣传提供法律支撑

2021年5月26日,《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已由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自今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明确对加强科普宣传工作条款如下: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科普公益宣传、科普作品创作出版发行工作,完善鼓励和支持各类科普产品制作的政策措施,指导各类报刊、广播电视以及基于互联网的各种媒体开展科普活动。

第二十六条 综合类报纸、期刊应当开设科普专栏、专版;出版、发行单位应当加强科普类作品的出版、发行;广播电台、电视台应当开设科普栏目或者转播科普节目;影视生产、发行和放映单位应当加强科普影视作品的制作、发行和放映;综合性互联网站应当制作或者推送适量的科普信息。

新闻媒体应当定期发布一定数量和时段的科普公益广告,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

第三十三条 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主管部门、省科学技术协会应当加强科普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整合各类科普资源,强化科普信息精准推送服务,利用多种形式常态化发布科普信息,为社会提供权威、专业、实时的科学知识和科普资源。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接下来,省科协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科普工作的总要求。以《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实施为契机,充分发挥省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机制优势,大力加强与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广播电视局等部门的沟通联系,强化广东省数字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继续做好运用新闻媒体等向我省公众开展科学普及工作,为不断提升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加快建设科技创新强省作出积极贡献。

半岛(中国)

2021年7月2日

(联系人及电话:省科协科普部 冯娟,83547584)

公开方式:依申请公开

  抄送:省委办公厅、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广播电视局。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