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通知公告>半岛(中国)

广东省科协关于印发《广东省科技社团创新发展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
粤科协学〔2019〕1号

2019-01-14 来源:省科协学会学术部 【字体:
阅读:

各省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各地级以上市科协:

现将《广东省科技社团创新发展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科协

2019年1月2日

广东省科技社团创新发展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年)

为进一步提高我省科技社团的学术建设能力、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广东省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和《广东省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精神,特制定广东省科技社团创新发展五年工作规划(2018-2022年)。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以提升科技社团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强化服务意识,突出发展方向,增强科技社团综合实力。通过五年努力,进一步调动和激发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科技社团的学术建设能力、科技公共服务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切实提升学会的组织力、生命力、创造力、影响力、凝聚力、推动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切实发挥科技社团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治理创新重要协同力量的作用,为广东建设科技创新强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更新观念,主动作为。对标党和政府对科协工作、科技社团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新理念、新思维、新视野引领工作,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促进我省科技社团创新发展。

(二)多元发展,整体提升。不同类型的学会,可根据各自特点制订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目标,既鼓励学会在增强综合实力上下功夫,也鼓励学会走特色发展道路,促进我省学会工作的整体提升。

(三)固本强基,发挥作用。注重学会自身建设,夯实学会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更好地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切实履行“四个服务”职责定位,在服务大局和自身建设上取得新突破。

(四)创新机制,引领发展。积极推行科学规范、注重实效的目标管理,建立激励和评价机制。为学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思路,引领带动学会全面提升综合实力,促进学会创新发展。

(五)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充分发挥全省科协“大联合、大协作”的优势,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整体推进,形成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学会四级联动的工作态势,充分发挥全省科协学会工作的整体效能。

三、工作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基本实现如下目标:建立完善科技社团培育扶持手段和评价激励机制,进一步提升全省科技社团发展能力,推进全省科技社团加快发展、创新发展,努力实现广东科技社团“走在全国前列”。培育5家全国一流的省级科技社团,20家全国高水平的省级科技社团,50家各具特色发展的省级科技社团。引进15场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有重大且广泛影响力的学术活动在广东举办,打造100场具有区域性、全国性影响的品牌主场学术会议;创建10个学会企业联合体、100个学会科技服务站、100个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50个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示范市(园区)。

四、工作任务

(一)实施“党建强会工程”。以突出和增强政治性为导向,改革学会党建工作机制,使学会党组织做到“应建尽建”,扩大组织覆盖;创新党组织运行机制,按照“党建工作项目化、业务化”的工作思路,不断强化工作覆盖,打造党建品牌活动,以党建促会建。将党的建设贯穿科技社团创新发展全过程,切实提升对科技社团的政治引领政治吸纳能力,增强科技工作者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二)实施“学术创新能力提升工程”。以学会为主体,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作用的重大科技课题,开展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以学术创新促进我省科技创新。联合国家级学会、省级学会、地市级学会和地方科协,重点打造“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月”“岭南科学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形成全省性的学术活动规模效应和高水平学术品牌。支持科技社团联合主办、承办有影响力的国际(港澳台)学术会议,打造一批具有全国乃至国际影响的品牌主场学术会议,为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三)实施“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工程”。发挥科技社团的组织和人才优势,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示范带动,引导科技社团发挥科技创新生力军作用。总结推广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全国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市的成功经验,支持地市创建一批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根据示范区确定的主导产业,按照重点和支柱企业技术需求,选择国家级、省级相关学会在开发区、骨干企业建立学会科技服务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会协作创新联盟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载体。着力推动学会学术与产业企业深度融合发展,建设一批学会企业联合体,打造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引导产学研深度融合。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龙头企业解决科技发展战略和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促进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推广应用等。

(四)助力实施“公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发挥学会科普工作主力军作用,深度参与建设我省科普创新发展联盟和科学传播团队,服务三大攻坚战科普音视频资源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科普视频资源建设,以及开展广东省科普嘉年华活动和全省公众科学素质大赛等重大科普活动,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提高,为实施创新驱动打牢公民基础。

(五)助力实施“科协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工程”。科技社团要抓住科技智库建设、政府职能转移的机遇,抓好智库建设,充分调动本学科、本领域人才智力资源,围绕国家科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开展前瞻性、基础性前沿问题的战略研究,为国家科技和产业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为行业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和决策等提供解决方案。主动融入广东科技创新智库体系建设,为广东组建覆盖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科技团体的科技智库网络,打造小中心、大外围、市场化的科技智库体系做出积极贡献。

(六)助力实施“科技工作者服务工程”。科技社团要积极推荐优秀科技工作者参加“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工程师奖”、“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中国科协求是奖”、“广东省创新争先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评选活动,参与实施“省科协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托举工程”,开展“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凝聚、动员全省科技工作者为推动广东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七)打造民间科技合作交流平台。探索与国际科技社团、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社团合作交流的新渠道新路径,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论坛等已有平台作用的基础上,组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社团联盟,推进大湾区的科技社团在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人才引进培养、工程师资格互认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与省有关人才职能部门合作,完善南粤海智平台和工作网络,推进“海智基地”“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通过人才与技术的引进、项目的合作等多种方式招才引智,助力各地创新驱动发展。

(八)实施“科技社团创新发展能力提升工程”。以提升学会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为着力点,加强“一会一品”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学术水平高、社会信誉好、发展能力强、服务成效显著、内部管理规范的示范性科技社团,培育一批“学术先导型”、“科技服务型”、“决策智囊型”、“科学普及型”的特色发展科技社团,引导和带动我省科技社团凝聚力、影响力和整体综合实力得以大幅提升。

(九)打造“南粤科创平台”。逐步建成包含学会网站、会员管理系统、专家管理系统、业务办公系统、会务管理系统、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系统等综合管理和业务应用系统的“南粤科创平台”,整体推进科技社团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使我省科技社团服务有对象,沟通有渠道、工作有抓手、落实有工具、统计有数据,切实打通和整合各种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形成开放、互联、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我省科技社团工作手段信息化、组织体系网络化、治理方式现代化。

(十)开展省级科技社团年度工作评价。建立科学规范的评价体系,从学会党的建设、基础建设、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科学普及、智库建设、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服务科技工作者以及参与完成广东省科协重大任务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以评促建,进一步激发科技社团的活力。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学会是科协工作主体的意识,成立科技社团创新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科协学会学术部。建立内部协调推进机制,协调联系中国科协、有关省直部门、国家级科技社团、地市科协共同推进科技社团创新发展,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要加强沟通协调、配合协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经费保障。积极争取省市财政设立培育扶持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经费项目,通过重点项目资助,为科技社团的发展和创新工作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三)加强宣传引导。制定培育扶持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宣传工作方案,统筹策划全媒体传播计划,宣传解读相关培育扶持科技社团创新发展政策措施,大力宣传科技社团在服务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方面的新担当新作为,树立科技社团创新发展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形成全省科技社团创新争先的生动局面。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