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总结
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
(2017年3月)
2016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纲要办的指导下,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坚持服务民生、面向基层,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核心,以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以“巩固提高、创新发展”为要求,扎实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工作任务,为提高全省公民科学素质,为我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全面启动实施“十三五”科学素质工作
一是颁布我省“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由省纲要办牵头,在广泛征求成员单位及各级纲要办的意见基础上,形成我省“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送审稿)。2016年6月,经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粤府办〔2016〕64号),明确“十三五”期间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工作分工和保障措施,确定到2020年我省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以上的奋斗目标。
二是召开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2016年7月29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实施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总结我省“十二五”时期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部署“十三五”工作。副省长袁宝成同志在会上作重要讲话,对我省“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有关部门、各市政府分管领导参加会议。我省“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三是全省各地迅速部署“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全省各地迅速贯彻落实国家、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精神。目前,汕头、湛江、梅州等市政府已印发本级“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广州、佛山、东莞、惠州、中山、肇庆、河源、韶关、清远、茂名、阳江、潮州、汕尾、云浮等14个市已形成“十三五”纲要实施方案(送审稿)。省国土资源厅、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省体育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农科院等单位加入省纲要办,目前省纲要办共有成员单位27个。
二、广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我省各地各有关部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建设创新型广东”的主题,针对公众科普的需求,聚焦民生关注热点,广泛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科普活动,在全省营造了学科学、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
一是组织开展全省性主题科普活动。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资源优势,全省统一部署,上下联动,联合协作,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食品安全周”“全国科普日”和“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全省性主题科普宣传教育活动。5月,省纲要办联合省科协、省减灾委办公室、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公安消防总队、广州市番禺区人民政府联合举办2016年广东省“全国科技活动周、防灾减灾日”暨“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主场科普活动。9月,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科学院、省地震局、省气象局、省公安消防总队等部门与佛山市有关部门,围绕“创新放飞梦想、科技引领未来”的主题,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广东省主场活动。据统计,全省科协系统开展主题科普活动2500多项,参与群众达1650多万人次。
二是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开展公共科普服务。针对药品食品安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保障健康、垃圾分类、登革热防治等社会热点问题,广泛组织开展科普服务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活动。省安全监管局组织开展“全民安全生产文化系列活动”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等活动,举办现场咨询活动286场次,近200万人参加,累计发放800多万份宣传资料。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和“药品安全用药月”活动,举办各类宣传教育活动12162次,制作、张贴海报、标语14.2万条,播放各类公益广告15125次,发放宣传资料458万多份,开展“五进”活动44077次。省卫生计生委组织开展 “健康中国行”广东省主题宣传周和“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举办“万步健走”、健康素养网络有奖知识竞赛、广东省志愿者结核病防治知识传播活动、公务员健康素养巡讲活动和农民健康知识竞赛等活动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省委宣传部、省环境保护厅继续开展“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省国土资源厅举办“世界地球日”“全国土地日”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渠道,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三是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项科普便民活动。各地、各有关部门继续组织开展“广东科普大讲堂”“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科普大讲堂”“全省科普剧汇演”“中小学校科普节”“科普影视进校园”“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巡展”等科普便民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电台、报纸、互联网等传播媒体的作用,在重大公共事件上加大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宣传力度。组织动员各级科普教育基地、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科学教育资源,广州、佛山、汕头等地积极组织开展“科普一日游”和“科普自由行”等便民活动,让公众分享科技发展成果。
三、扎实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
一是认真组织开展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学实践活动,成效喜人。各级教育、科协、科技 、团委、环保等有关部门加强合作,深入组织开展各项青少年科技竞赛、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广东营和科学家科普进校园等校内外科学教育活动,全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青少年学生达到500多万人次。省科协、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和珠海市人民政府成功举办第31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收到参赛作品1239项;在第31届全国赛上,我省选手获一等奖23项、二等奖24项、三等奖16项和各类专项奖9项,总成绩继续保持全国领先。省科协组织开展第16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活动,全省230多支代表队、800多名师生参赛,选拔出15支冠军队伍代表广东参加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获10金4银4铜,成绩位居全国前列。组织开展全省科技辅导员大培训活动,培训骨干科技教师1000多人;全省举办科学家进校园科普报告会500多场,参与学生20多万人次。举办“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挑战赛”“广东省青少年虚拟机器人竞赛”和青少年科技创新(创客)活动,推动全省尤其是欠发达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均衡发展。省环境保护厅组织开展广东省青少年环保科技创意大赛、广东省首届青少年环保美术大赛和首届“环保情景剧大赛”总决赛等青少年环境教育系列活动。
二是积极实施农村科普惠民行动。各级科协、财政部门深入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我省一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和农村科普带头人获得国家和省的表彰奖励。 各级农业部门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促进年、农业生态建设等各种农村科技服务工作。各级宣传、科协、科技、农业、卫计、妇联、团委、地震、气象、公安消防、农科等部门和单位加强合作,深入农村组织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千会服务千村”行动,举办重大活动500多场次,受益群众300多万人次。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千会服务千村”行动主场活动深入到汕尾市陆河县举办,带动地方深入开展“三下乡”活动。省林业系统组织开展送林业科技下乡、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选派林业专家和科技特派员等奔赴全省各地开展科普宣传、科普讲座和科技服务。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和科技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科技咨询和科技集市,培训农村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4700多人次。各级科协进一步健全农村科普服务网络,加强专业科普人员的培训,促进电商、教育和旅游等融合发展。稳步推进“银会合作”,帮助农民获得生产发展贷款。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组织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技帮扶工作,组织动员广大农村群众参加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活动,引导农民运用互联网获取农业生产、科学生活、科学经营等方面的技术和知识。
三是扎实推进城镇社区科普工作。各级科协、财政、文明办、科技部门,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2016年我省新获全国表彰命名的“全国科普示范社区”33个,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组织开展第六批“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新命名“广东省科普示范社区”77个,目前,已创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378个,带动地方建立本级科普示范社区1800多个,已成为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省总工会组织开展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以广东职工教育网为载体,以举办“技能圆梦”培训班为形式,以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技能比赛、创新成果评选活动。省安全监管局加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外来务工人员,以及全省安监系统干部职工等重点群体的培训教育,逐步提高全员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科普知识进基层活动,提高公众安全认知。省气象局开展“2016年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志愿者中国行”活动,对气象灾害防御知识进行科普。省科协组织开展“好医生健康广东行”公益活动,组建“羊城好医生”专家科普健康讲师团深入社区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活动。各地积极创新社区科普服务方式,扎实推进社区科普大学、社区居民科学素质体验馆、社区科普大讲堂等便民服务。
四是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科学教育培训工作。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将科学技术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计划,对新进公务员、在职公务员、领导干部、农村党员等重点群体,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意识和运用科学技术处理日常工作能力。结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教育特点和工作需要,有针对性地举办科普专家报告会、科普专题讲座和“广东科普大讲堂”巡讲活动等各类科普报告(讲座)500多场次、参与人数达100多万人次。及时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配送公民科学素质阅读丛书,大力倡导和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科普活动、读科普图书、听科普讲座、阅览科普网”行动,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四、积极推进科学素质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建设。全省各级教育部门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配备配好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深入实施“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和“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大力实施科学教师培训工程,培训全省中小学校科学类课程骨干教师1500多人次,举办科学类教师实验能力交流展示活动和教学交流研讨,组织各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开展观摩交流活动,促进学校在组织能力、课程设施和制度建设等方面规范发展。各级科协加强与教育部门合作,扎实推进“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创建省级科学教育特色学校127所,带动地方建立特色学校500多所。
二是加强科普信息化建设,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各级科协积极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加强广东科普传播平台建设,开发科普微博、微信公众号、APP等信息化手段,有效推进我省科普资源、科普活动、科普人才队伍、科普公益项目等有效整合和精准服务。结合全省各项主题科普活动和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活动,全面推广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推进科普中国社区e站、乡村e站、校园e站在全省示范建设,将“科普中国”“岭南科普”在e站全面落地。省科技厅、省科协举办第10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大赛,征集各类科普作品1038份;举办第三届全省科普剧创作与表演体验交流活动,征集优秀科普剧350个,繁荣科普创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省科协组织开发编印《关爱幼儿 远离危险》等16部64种不同规格的科普挂图(海报)50万张,编印《公民应急灾难逃生指南》等口袋书2万本、折页3万张,出版公民科学素质读本图书8部、50000册。环保、农业、林业、卫生、食品药品、广电、安全、气象、地震等部门,面向公众开发大批优质科普资源,为基层组织开展科学传播活动提供有效的资源支持。
三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科学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加强科技宣传报道工作的统筹和指导。各级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传播机构,加大科技宣传教育力度,设立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技节目、科普栏目和科普信息平台,及时宣传报道重大科技新闻和民生热点科技知识。南方日报、广东广播电视台、半岛平台积极办好科技类专题专栏节目,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省气象局入驻省委省政府权威发布平台“南方+”,并开通了“广东省应急气象频道”。省纲要办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简报、南粤科普和社区与惠农专刊、全民科学素质网和岭南科普网等“一报二刊二网”的宣传作用,取得了“月月有科普工作简报、周周有科普内容专刊和天天有科普网上报道”的社会效果。
四是大力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能力。各级科协深入开展广东省“中国流动科技馆”和“科普大篷车”巡展活动,分别在江门市开平市等6个站点组织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累计免费接待群众28万多人次;组织“科普大篷车”巡展和科技馆进校园等活动250场,接待群众160万人次;举办科普专题展览106场次,接待群众66万人次。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充分发挥我省各地科普教育基地的社会科普资源优势,以“互联网+公众科普”形式,通过网上导览科普、网上讲解科普和网上推送科普服务,展示科普教育基地精品内容,提升科普教育基地服务水平。据统计,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开展重大科普活动700多场次、参观人数达1900多万人次。组织开展地方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广州市青少年科技馆、东莞科学馆、惠州科技馆、韶关市科技馆和河源市科技馆等5家单位被认定为2016年全国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单位,共获补助资金1033万元。广东科学中心、东莞科技博物馆、佛山科学馆等骨干科技场馆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科普基础设施,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科普公共服务,吸引广大公众走进科技馆。全省林业系统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科普设施建设,提升林业科普功能,目前,全省有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58个、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103个、国家级和省级湿地公园20个。
五是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各级科协针对各级科普示范县(市、区)、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志愿者服务组织、社区科普工作机构、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的需求,大力举办专题培训活动,通过专题报告、经验分享、互动讨论、实地考察等形式,提升科普工作者组织策划、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省国土资源厅加强国土资源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依托农村团支部建立了200个国土资源保护信息服务站,组织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宣传活动。省环境保护厅建立全省环保志愿者总队,积极推动环保志愿服务,推动环保知识进学校、环保生活进社区、环保科普进乡村、环保法规进企业、环保教育进基地。省农科院组建广东省农业科技服务专家团,成员200多名,设立水稻、蔬菜、果树、旱地作物、花卉与茶叶、畜牧与水产和农产品加工等7个分团。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