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通知公告>半岛(中国)

广东省科协关于印发2017年科普工作要点的通知
粤科协普〔2017〕9号

2017-02-06 来源:省科协科技普及部 【字体:
阅读:

各地级以上市科协、佛山市顺德区科协,省科协直属各单位:

  现将《2017年广东省科协科普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组织实施。

广东省科协

2017年1月24日

2017年广东省科协科普工作要点

  2017年广东省科协科普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主线,聚焦党委政府重大发展战略布局,聚焦民生热点需求,进一步坚定信心,再接再厉,全方位创新科普理念和服务模式,形成大联合大协作的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推动主题科普活动、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重大科普基础建设、科普工作机制实现新发展、上新水平,为我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目标作出新贡献。 

  一、健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机制,进一步形成科普工作新合力

  1.切实履行职责,把牵头推动“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作为首要科普工作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粤府办〔2016〕64号)和全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发挥各级纲要办的组织协调作用,积极主动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推动各地纲要实施工作深入推进,进一步完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联合协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合作,推动科普政策法规、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工作,促进科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形成科普工作新合力。加强科学素质纲要工作的检查督促工作,完善评估、考核、激励工作制度。省科协将会同省纲要办成员单位,对地方落实全省会议精神、推动“十三五”纲要实施工作的情况进行督查评估,评估情况专题报省政府。按照省政府和中国科协的工作部署,认真做好我省第二批全省、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的推荐、考核、评选工作。

  二、认真开展主题科普活动,进一步突显科普工作影响力

  2.广泛组织实施好各项主题科普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建设创新型广东”的主题,精心组织好2017年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全国科技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和全国科普日等主题科普活动,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宣传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传播科学发展正能量。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坚持大联合、大协作,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针对流行疾病、重大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反对邪教迷信和重大科技事件等社会热点问题,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及时开展应急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专家做好相关科学知识的释疑和宣传,引导公众不信谣、不传谣,正确认识和应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增强公众利用科技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主题科普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促进科技知识、科学方法在全社会普及,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三、突出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进一步发挥科普示范引领作用

  3.充分调动和保护好各地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促进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均衡开展。加强与教育部门的联合协作,加强舆论引导,提升服务水平,在创新组织机制、资源配置、人才培养、合作交流、共享服务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认真抓好活动内容设计、科技辅导员培训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基础性工作,积极推动校外科技创新活动与学校科技教育融合发展。举办第32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第17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第5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能力挑战赛和第5届广东省青少年虚拟机器人竞赛,组织开展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广东营活动、广东省中学生英才计划、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和科学家科普报告校园行等普惠性活动。

  4. 充分发挥各级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城镇社区科普工作深入开展。深入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广泛组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建立完善科普漂流书屋、创新创客体验馆、科普画廊、社区e站等基础阵地,规范社区科普组织、科普志愿者活动,创新社区科普活动方式,构建社会化的社区科普工作新格局,促进城镇社区科普服务进街道、进楼宇、进家庭,健全社区科普服务体系,使科普服务融入社区居民日常生活。

  5.积极创新农村科普工作,增加农村群众接受科学教育与培训的机会。适应农村产业调整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结合实施精准扶贫战略,深入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千会服务千村”行动和暑期“大学生千乡万村科普惠农服务”行动,开展省级科普示范村创建试点工作,加大农村环境卫生、疾病防治、食品安全生产等方面的科普宣传教育,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留守人群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科技帮扶活动,促进农村群众增产增收和提升科学素质。适应农村信息化需求,积极推动科普中国农村e站建设,建设科普惠农信息和电商服务平台,推广科普惠农优质项目成果。组织召开2017年全省农村科普工作经验交流会。

  6.精心组织好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普教育活动。倡导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读科普书、听科普讲座、参加科普活动和阅览科普网”行动。推动科学素质教育内容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教学计划。组织开展专题科普报告会、科普讲座、科普活动进机关服务,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和科学生活素质。

  四、加强科普条件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

  7. 加强科普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基层科普组织、人才队伍的培育和发展。组建广东省科普创新发展联盟,动员更多的社会资源支持科普工作,建立健全城乡社区、学校、企事业科普组织网络。组织开展全省“十佳科技辅导员”、“十佳科普志愿者”、“十佳科普传播达人”、“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等公众评选活动。加强专兼职科普人才的培训,大力培育优秀科普传播团队,进一步提高科普服务的组织策划水平。

  8.积极推动科普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动“互联网+科普”和“科普+互联网”行动,积极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科普组织、科普活动、科普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结合开展“科普文化进万家活动”,稳妥推进科普中国社区e站、乡村e站、校园e站在全省落地应用,实现“科普中国”(含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和“岭南科普”(含网站、APP、微信公众号)在e站全面推广,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即时通讯工具、APP等,建立移动端科普传播平台,推动科普信息多渠道全媒体传播,为公众获取科普知识提供精准便捷高效服务。

  9.大力加强优秀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成和推送工作。积极推动原创性科普作品开发,继续编印《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读本》丛书,推动形成一批公众喜爱的基于网络的科普微博、微视频、微电影、动漫等数字化科普资源,提升科普图书、挂图、科普剧、科普展品等传统科普资源的质量,促进科普与艺术、人文、社交媒体有效融合。举办第十一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等活动,加强优秀科普产品的征集评选工作,增强公共科普服务的有效供给,做好优质科普资源的推送和服务工作。

  10.充分发挥大型骨干科技场馆的带动作用。继续做好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工作,促进各级科技馆信息化、体验化、普惠化、社会化。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推动实体科技馆在数量上的适度增长和功能上的有效提升。大力发展各级科普教育基地,巩固和发展农村科普“站、栏、员、基地”、社区科普漂流书室、公众科学素质体验馆、“科普大篷车”(电视)等科普基础阵地。深入开展“中国流动科技馆”全省巡展活动,推动社会科普服务公平普惠。

  11.认真做好科普工作宣传和理论研究。做好全省科协系统的科普工作信息汇总、总结宣传和统计上报工作。追踪科普理论研究动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创新科普工作理念和方法,探索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广东特色科普工作。继续办好《科学素质工作简报》、《南粤科普全民科学素质》专刊、《科普惠农、社区科普》专刊和科学素质网、岭南科普网,充分发挥“一报二刊二网”和各级传播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努力营造浓厚的社会科普氛围。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