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探讨思考>半岛(中国)

浅谈农技协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中作用

2016年12月01日 来源:
阅读:

当前正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加强面向农民的科学技术普及,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农技协作为基层农村一支重要的科普力量,在加速农业科技知识和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广,促进广大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和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发挥农技协作用促进广大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是当前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一、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意义及现状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是主体。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农民的整体素质中,科学素质是重要的方面,也是农民能否依靠科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农民科学素质在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破除愚昧迷信,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等方面起着决定作用;也是保护生活环境、推进科学参与,实现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重要因素。

然而,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受教育程度总体不高, 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98年,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村劳动者达到51.32%。科学素质更不容乐观。2003年全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农民即农林牧渔业生产人员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为0.3%,仅为城市居民的1/14强;农村劳动力中系统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不到5%

1995年-2005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   单位:%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及以上

平均受

教育年限

1995

20.70

30.07

35.04

6.68

0.35

6.23

2000

13.70

40.47

38.25

7.19

0.39

6.79

2005

12.24

39.08

40.65

7.64

0.40

6.58

(引自刘江主编《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战略》一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年出版)

二、农技协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中作用

农技协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技术能人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农村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到2000年全国各类农技协发展到10万余个,联系会员农户756万户,占全国2.4亿农户的3%。农技协的重要功能就是组织农民学文化、学知识、学科技。农民们在农技协里,获取致富本领、交流思想感情、学习先进生产经验、掌握科学生活方法。现以日照市为例简述农技协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中发挥作用:

一是开展科技培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农村需要科技,科技需要农村。农技协上对科技单位,下联广大农户,是农村引进、吸收、消化、推广先进技术的新载体和重要的组织形式。2003年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对科技信息的感兴趣程度上最感兴趣的信息是致富(83.1%),农业生产形势和生产适用技术分别占54%和53.4%。有21.6%的比例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获得科技知识和信息,且对通过专业技术培训获得的科技知识和信息比别的渠道更加信任。近年来,该市农技协围绕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科技培训,较大程度提高了全市农民的科学素质累计培训农民技术骨干10万余名,其中85%的参训人员掌握12项实用技术。2007年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莒县蜂业协会投资60多万元建起710平方米的科技培训中心,先后举办科技培训、讲座54次,培训人次9400人,95%的会员通过培训掌握两门以上实用新技术,年人均收入达到15400元。

   二是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它要求生产要专业化、规模化、产供销一体化、管理企业化。具体说来必须具备以下五大要素:一是适度规模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二是龙头企业带动,三是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建立相对稳定的联系,四是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五是基地农户达到一定的组织程度。近年来该市农技协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协会的运行机制,以龙头企业或基地为核心,努力创造“公司+协会+基地+农产品”模式,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确保农村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五莲县于里镇无公害蔬菜协会依托宏大食品蔬菜加工有限公司积极引进名、优、特、新品种,采用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实现了协会连龙头,龙头连市场,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大棚150余个,发展无公害蔬菜面积4800亩,实现年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带动周围10多个乡镇8000多户种植蔬菜,面积达30000亩,增加农民收入4000多万元。

三是发挥信息和网络优势,促进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和完善。各农技协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按照“专业化、全方位、全程化”服务的要求,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网络,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为农民发家致富提供保障。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了农户生产的效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该市绝大部分农技协都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好的农技协会员年收入超过15000元,远远高于全市农民平均收入(5319元)。莒县养鸭协会先后400余万元,建立占地65亩的种鸭基地和占地50亩的商品鸭基地。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行统一优良品种、技术指导、防疫治病、饲料供应、集约经营,协调农村信用社对有一定困难的养殖户给予贷款扶持的 五统一、一协调服务机制,2007年已发展会员1800多名,辐射带动全县3000多户5000余棚的养殖,有力地推动了该县养鸭业的发展。

四是促进了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联系,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农技协对农民、对会员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农民发展市场经济、参与市场竞争、获得更好效益的依托。在与各级党政部门联系时,农技协可以代表会员牵线搭桥,沟通联系,反映会员的意见和要求;同时,把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等传达给会员,引导农民依法办事。很多农技协的骨干是农村党员干部,他们不仅直接联系群众、带动群众,还积极帮助群众致富,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技协的活动还带动了广大群众自觉地崇尚科学、追求文明健康,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的影响,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提高了农民群众的科学素质。

实践表明,农技协的发展,带动了农民群众科技素质的提高,推动了农业先进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密切了党群干部关系,已成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三、进一步发展农技协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推进农技协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等方面发挥更重要作用,我们建议:

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对农技协的管理和引导,积极帮助协会建立健全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支持协会走科普与经济合作并重的发展道路;

二是抢抓契机,充分做好国家、省科普惠农工作,重点扶持一批有推广价值的农技协,发挥职能搞好农民培训、教育、示范、引导等工作;

三是要做好结合文章,按照《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要求,切实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和科学普及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学素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