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整合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探索与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加大科技知识在全社会的传播速度和覆盖广度……”。中国科协也要求各级科协组织要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中有新实践新突破。如何通过科普资源整合与共享,最大限度盘活科普资源,推动形成社会化科普工作格局意义重大。为此,杭州市科协从整合和集成长三角主要城市现有科普资源入手,从杭州地区的现有科普资源为着力点,以江、浙、沪十市一区(南京市、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杭州市、宁波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金华市、上海浦东新区)科普资源为共享平台,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广泛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科普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促进了杭州市公民科学素质提升,为十市一区科协科普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便利。
一、整合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的缘由
(一)科普资源共享在我市科普工作中具有基础性、牵动性的地位。整合社会力量,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是形成社会化大科普格局的前提,也一直是制约科普工作深度和广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二)优质科普资源分布不均衡。今年上海世博会集全球科技资源成功举办的案例给我们许多的启示。从长三角地区科普资源看,各地各具特色,资源分布不均衡;同时,相互之间密切交流、合作的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从国内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情况看,也存在优质科普资源分布不均衡情况,没有形成区域内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品牌。杭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科普资源较为丰富的主要城市之一,市科协有责任为区域内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作出努力,力争有所突破。到2010年年初止,杭州市共创建市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32个,涉及工业、农业、军事、消防、天文、植物、动物、人文等个领域,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12家。另外,我市还创建了市级科技教育特色学校14家。几年来,这些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及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深受公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对提高青少年和公众科学文化素质,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发挥了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区域性限制,优质科普资源分布受学科、门类、地域和主管部门局限,呈现出不均衡状态,不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科普需求。
(三)社会辐射能力不强。由于各个科普教育基地隶属不同部门和单位,建制相对独立,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分布在不同区域,尽管各基地(学校)近年来都能够积极发挥各自科普资源优势,认真开展科普活动,但相互之间缺乏工作交流平台,缺少跨专业、多领域科普联合活动载体,宣传、辐射、受益面受到一定限制,很多宝贵的科普资源不为其他学校和广大社会公众所知,无法充分向社会展示,不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二、难点分析
主要是由于在现行体制下,科普资源被条块分割管理,不同所有制、不同系统、部门间资源共享缺乏有效途径和机制。
(一)资源共享缺乏有效机制。我市科普资源分散在科研、教育、文化、旅游、农业、园文、团委等多个系统、部门中,有的还是属于民营资产。资源分隔、共享程度低的现状有其深刻的体制、制度原因和利益因素,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没有也不可能触及现行体制。即使在系统内部,在现有的评价体系下,科普资源共享需求牵动力不强,科普资源共享有存在一定难度。
(二)现有政策引导力度不足。当前,国家、省级、市级三个层次都没有相应法规来确定公共财政投入而形成科普资源共享义务,未形成科普资源集成。在社会认识程度、利益机制都不到位的情况下,没有强有效的政策规定引导,是科普资源共享工作推进的一个大难点。
三、主要做法
(一)调查摸底, 形成全市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包。今年4月下旬,江浙沪十市一区科协工作交流会杭州会议上,杭州市科协提出了江浙沪十市一区区域内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的设想。会议结束后,杭州市科协对全市市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开展了全面调查摸底,调查内容包括基地基本情况、科普软、硬件设施、科普教育内容、科普特色活动、专兼职辅导员及科普志愿者人员构成、科普经费、科普展览、科普讲座、培训、可供资源共享的挂图资料目录、科普教材目录、对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整合的意见和建议等来。也收集了十市一区的特色科普资源,经过2个月努力,完成调查摸底工作,将各分散的、单个的科普教育基地所具备的科普展教功能,逐一进行摸底归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市级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数据库和十市一区的科普资源的需求。
(二)完成编制网上科普地图。对32家市级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编制了较为详细的网上科普地图,并辅之以活动照片、文字介绍,同时注明交通出行路线及联系电话,图文并茂,通俗直观。也逐步扩展到十市一区的特色科普基地。
(三)强化各科普基地服务能力的提升。区域内的科普基地是科普资源的主要力量,各基地的展示内容,主题展项等硬件固然重要,公众对各基地的活动是否有新意,是否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更为关注,因此对基地的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杭州市科协编制基地分布图和展教目录,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发布,让公众了解基地开展的活动和参与渠道,实现科普服务社会。通过开展基地间的工作交流、培训、论坛、共同策划活动主题,资源互惠或共享,推进基地科普工作共利共赢,实现资源的最大化。
(四)建立杭州市科普资源网站。杭州市科普资源网开设了图片新闻、新闻动态、科普地图、最新科普资源、科学大讲堂、科普基地、科普周活动、中国低碳科技馆、科普论坛等专栏。通过杭州市科普资源网及时反映最新科普资源、科普基地、科普活动新闻动态,通过网站增强科普基地之间、科普基地与市民之间互动。对江浙沪十市一区的科普资源进行了收集和分类,在合作协议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网络的优势为公众服务。
(五)组建杭州市科普基地联合会。在调查摸底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指导杭州植物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杭州市科技交流馆倡议筹建杭州市科普基地联合会,科普教育基地联合会的性质为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由科普教育基地单位和积极参与科普宣传活动的单位自愿加入。涉及34个会员单位的杭州市科普基地联合会,9月13日召开成立大会。通过成立杭州市科普基地联合会,推进了联合会成员单位之间科普资源的融合、优化、整合,为联合会成员单位提供平等向社会展示基地能力的科普服务平台,实现联合会会员单位科普资源有效联动。也为江浙沪十市一区科普资源的集成打下了基础。
四、主要成效
建立杭州市科普资源网站、组建杭州市科普基地联合会,加强各基地之间横向联合,提高了科普基地社会知晓度,促进了“基地-学校”、“基地-社区”、“基地-社会”科技传播活动,做到“点上有深化,面上有拓展”。
(一)提升科普基地活力
1、激发主动。杭州植物园是杭州市科普基地联合会会长单位,在科普资源整合活动中发挥自身的专业和资源优势,积极主动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有效提升了科普活动的社会影响力。今年5月,杭州植物园与杭州市风景园林学会、光明中学、旅游职业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开展合作,结合当前社会和环境的热点问题,组织策划了以“低碳生活——你,我,他”为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通过主题展览、低碳实物展示、低碳植物大派送、农耕体验活动、“低碳生活,健康你我”知识讲座和现场宣传、咨询等系列具有互动性和亲和性的活动,向市民和游客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人们努力实现低碳生活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和游客的一致好评,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10月28日开幕的“西湖秋韵”—— 2010中国杭州首届菊花艺术节期间,植物园还特意开辟了菊花科普知识展示厅,通过图版、书画、实物展示的形式,介绍菊花的品种、栽培历史及范围、食用观赏价值等,现场还不定期的组织科普人员进行现场解答,并循环播放科普影片,举办科普志愿者水仙花雕刻培训等。菊花艺术节期间,杭州植物园还向部分科技特色学校赠送菊花2000多盆,学校则组织学生开展菊花知识竞赛、菊花征文、植物种植与观测等活动。
2、增强互动。2010年8月28日,杭州市科技咨询中心、华数气象63频道、杭州海底世界邀请华数气象频道部分热心观众参观杭州海底世界。海底世界工作人员向大家介绍了杭州海底世界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对于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中所做工作,安排大家参观了水族馆,观看了人鲨共舞和海豹表演等节目。精彩的节目,一下子就拉近了观众与主持人和频道之间的距离。特别是很多青少年朋友通过科普馆的参观,让他们对海洋生物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他们对生活的环境更加的爱护和关注。10月21日,杭州市科技咨询中心、华数气象63频道、杭州植物园、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开展“走进科普馆”之杭州植物园活动。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的学生们,他们身穿《科普新天地》栏目的宣传T恤,积极踊跃的参与了本次科普互动体验活动。科普游戏、知识竞答、游园参观、文艺表演,同学们在活动当中学到了很多科普知识,对植物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在活动当中了解到了爱护植物、保护环境是多么的重要。这些活动互动性,受到了参与者一致欢迎和好评。这些活动内容还在华数63频道《科普新天地》和气象公共显示屏节目中播出,进一步宣传了科普教育以及我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3、实现联动。杭州市科普基地联合会为了促成基地与基地之间的合作和互相学习、交流、资源整合利用,将33家成员单位按区域相对就近专业交叉的原则,每两个理事单位联络三至四个成员单位组成一个小组,共划分为6个小组。各联络小组由理事单位牵头定期联系会员单位,为科普活动联动建立了机制。以杭州市抚宁巷小学为例,作为蒋筑英科技学校,具有较强的科技特色和实力,抚宁巷小学和临安市晨曦小学签订协议,相互交流航模遥控,陶艺制作等科技活动,两校同学们相互学习不仅扩大了知识面,而且体验了快乐。抚宁巷小学还与西溪湿地博物馆结对建立了“馆校互动 绿色教育” 的全新合作,中国湿地博物馆派出专家为抚宁巷小学开设科普讲座,抚宁巷小学的孩子到博物馆作实地参观,孩子们在讲解员带领下徘徊、游历在长廊与一个个展厅之间,有非洲动物标本,有许多海洋生物,个个千奇百怪,五彩缤纷,还有条很大的草编渔船,神奇的触摸屏幕——有趣而活跃的互动知识让孩子们惊讶不已。
(二)推进科普服务社会化
建立杭州市科普资源网站、编印科普地图扩大特色科普基础设施的公众知晓度,也为社会和公众提供科普资源资料索引,为科普资源与社会公众架起了便捷的桥梁。鼠标轻轻一击,“科普新闻”、“科普基地”、“科普地图”、“最新科普资源”、“科普论坛”、“科学大讲堂”、“科普讲师团”、“低碳科技馆”等一目了然,疑惑之处还可通过“在线科普问答”进行咨询。科普地图,一册在手,全市市级科普基地情况了然在胸,基地特色、交通出行、联系方式简洁明了。各地科协同行到杭州考察也给予好评。
五、创新点
(一)从“单兵作战”到跨地区、跨系统、跨行业的“组团行动”。将单一的科普基地活动拓展为系列活动,将分散的科普资源整合为一个整体。通过吸纳社会各方的优质科普资源,有效集成和推广使用,增强科普资源服务能力,为形成全社会科普大联合大协作局面打下深厚基础。
(二)网内、网外一起整合。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建立相应网站,建成便捷的网上通道,科学性、实用性、便捷性于一体。以杭州科普资源建设为基础,不断拓宽区域内科普服务能力的外延。
(三)着眼杭州,放眼长三角。在江浙沪十市一区科协工作交流会杭州会议,杭州市科协提出区域内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设想的基础上,10月江浙沪十市一区科协工作交流会议苏州会议,根据杭州市科协倡议,与会市(区)科协正式签定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事项合作协议。杭州市科协牵头组织江浙沪十市一区区域内科普资源平台的基础性工作,收集区域内精品科普资源,包括科普丛书(音像)、特色学校、科普类基地、科技科普类场馆、挂图、科普地图以及科普资源网络群,初步形成长三角地区科普资源共建共享框架内容。整合科普教育基地资源立足杭州,放眼长三角,有利于推动江浙沪十市一区区域内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科协事业的长远发展,提升长三角地区科协事业的质量和水平,为公众提供优质的科普资源,更好地为公众的科学素质提升服务,为社会转型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