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动 社会参与 努力加快科技类博物馆及信息化建设—宁夏区
2016年12月01日
来源:
阅读: 次
宁夏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区科协副主席 刘国民
近年来,宁夏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中国科协的指导下,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围绕实施《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积极推动科普基础设施发展。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宁夏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特别是在科技类博物馆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一、基本情况
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黄河上游,面积6.64万平方公里,人口近630万,其中回族占36%左右。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34.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213.6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111.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1119.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048元。按照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主要分为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三大区域。长期以来,宁夏科普基础设施资源比较缺乏,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的科普设施资源尤其缺乏。
近年来,随着宁夏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的逐步落实,宁夏各级各类博物馆项目工程陆续开工建设,目前已有47座科技行业类博物馆建成开馆,为弘扬具有宁夏风格、宁夏气派的区域特色文化提供了有效支撑。2008年9月,宁夏科技馆新馆建成并正式开放,成为宁夏科普基础设施资源的新亮点。宁夏有10全国科普教育基地,47个自治区级科普教育基地。科普活动站、宣传栏的建设工作也在不断探索推进。整合全区涉农资源,建成了“宁夏三农呼叫中心”,开展村级、社区科普信息化试点,推动在宁夏2362个行政村全部建成信息服务站,使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政府推动,场馆建设快速,“三农呼叫中心”成全国样板
据调查,宁夏拥有6万余件国有馆藏文物以及近百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06年底,宁夏境内仅有各类博物馆10余处,门类较少,办馆主题单一,具有行业特点、反映科学技术、经济建设、自然资源的博物馆几乎没有。根据这一状况,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制定发展规划,以宁夏博物馆、回族博物馆、宁夏科技馆为龙头,鼓励和支持各市县、各行业依托地域和行业优势,创建行业博物馆,将在2010年以前建成68座主题各异的博物馆,基本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专题博物馆为特色的文博馆网体系,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实现每10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的目标。其中以动物为主题的有牛、羊、恐龙、鸟、滩羊共5个博物馆,其余大部分是反映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行业博物馆,如中草药博物馆、热带植物博物馆、西夏印刷博物馆、长城博物馆、交通博物馆、邮政博物馆、治沙博物馆、水利博物馆、电力博物馆和煤炭博物馆等。同时,充实完善贺兰山生态博物馆、贺兰山岩画博物馆、西夏陵区博物馆、红军西征纪念馆、红军长征纪念馆、灵武恐龙化石博物馆等20座已建成或基本建成使用的博物馆。截至2009年底,宁夏已建成科技行业类博物馆47座,除部分实行收费或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外,宁夏各级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将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目前,宁夏财政、文化、旅游等部门着手建立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经费投入长效运行机制。
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自治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宁夏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成员包括了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科协、电信通讯等部门、公司。宁夏信息化建设一开始就确立了信息化为宁夏跨越式发展服务的思路,集中宽带网络和信息资源,建设统一的省级信息服务平台,平台直接连到行政村,行政村建设信息服务点,向农户提供扁平化、互动式、一站式信息应用服务。在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之前,基本实现全区2322个行政村村村通宽带、村村能看网络电视的目标,实现了宁夏农村信息化。宁夏科协协调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要求,按照全方位整合,扁平式联结,多功能服务的思路,打造了全国一流的“宁夏呼叫中心”。“呼叫中心”整合了相关企业、科技110(12396)、农业12316、“农业新时空”(10109555)、视频服务等宁夏各种涉农资源。整合资源的原则是,部门不失职,企业有利益。资源整合后,各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2008年9月,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持的专家组对宁夏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省域试点验收时,对宁夏建成集视频、语音和网络信息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呼叫中心”给予了高度评价。杨学山副部长认为,这种全方位、综合性的大平台给全国做出了示范。
(二)政策保障,全社会投入机制初步形成
2006年,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关于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宁夏的决定》。《决定》明确要求,科学制定科普场馆建设规划,加快区、市、县三级科普网络建设,到2010年,建立20个自治区级科普教育基地,地级市都要建设科普场馆,县(区)和有条件的乡镇及社区要建立常设科普活动中心,基本形成覆盖社区和乡村的社会化科普教育和宣传网络;人均科普经费自治区要达到0.5元以上,川区市县达到0.6元以上,山区市县达到0.3元以上。
为贯彻落实国家民委等四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科技工作的若干意见》,宁夏自治区民委、科技厅、农牧厅、科协联合提出了贯彻落实意见。意见提出,各市县要将科技场馆建设纳入到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和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每个地级市至少要建有一处建筑面积不少于1万平方米的科技馆。力争用10年时间建设覆盖全部行政村和主要城市社区科普活动场地。在对现有的科普画廊、科普宣传进行维护更新的基础上,在城市主要社区和乡村新建一批新颖、坚固的科普画廊和科普宣传栏。引入现代信息技术,逐步在银川等5个地级市的主要地段建设安装一批科普宣传电子屏。每年对专业科普工作人员、农村科普宣传员、科普志愿者进行培训,更新知识,使其要好地服务社会社区。各地应鼓励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配套建设与其生产相关的科普场馆,拓宽面向少数民族群众科普宣传工作的手段和渠道。
同时,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等四部委《国家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08-2010-2015)》精神,并组织制定《宁夏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1-2015-2020)》,涉及的科普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科技类博物馆、基层科普设施、数字科技馆以及其它具备科普展示教育功能的场馆等类型。
目前,自治区级人均科普经费超过0.5元,累计建成自治区级科普教育基地47个,并实行动态管理,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县(市)12个,城市、农村科普信息站近3000个,科普宣传站580个,调动了市县、基层科普单位投入科普的积极性。
(三)部门、社会联动,齐抓共管和分工参与协作的局面初步形成
在具体实施工作中,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政府部门、社会力量和相关企业的积极性。坚持开放建馆、开放办馆的思路,坚持谁建设、谁管理、谁受益,通过政府引导,建立地方和部门自筹自建、民办公助、个人兴办等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多方筹资,充分挖掘资金潜力,加快建设步伐。同时,抓住国家支持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争取国家财力和政策支持。
2006年,宁夏文化厅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的要求,制定行业专题博物馆建设规划,有效整合全区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一批批行业博物馆、纪念馆逐年落成,有红军西征纪念馆、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馆、六盘山红军会师纪念馆、毛泽民纪念馆等。从2008年开始,宁夏博物馆、固原博物馆、盐池革命历史博物馆等16座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免费开放。
作为宁夏科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和自治区成立50大庆献礼工程,宁夏科技馆新馆自2006年3月开工建设以来,就是宁夏科协的“一把手”工程。工程采取“政府代建”的方式,占地3.88公顷,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元(其中布展和展品投资5000万元)。宁夏科技馆自2008年9月建成开放以来,累计接待观众20万人次,已成为宁夏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广大群众进行科学体验、享受科学乐趣的场所,目前正在申请国家4A级景点。
在2008年自治区“两会”上,针对宁夏科普基础设施现状及问题,宁夏政协委员提出了加强市、县科普基础设施的提案,建议首先将宁夏五市的科技馆或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抓紧开展前期工作,择优安排建设,争取近两三年内取得显著进展,并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各市县在当地企业、农业基地等地建立专业类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建立定期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制度。提案引起自治区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并答复“为切实加强市县科普基础设施建设,请自治区科协会同科技厅,编制自治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报自治区人民政府审批”,“将根据规划内容,积极争取国家投资支持”。目前,石嘴山市科技馆正在建设中,吴忠、中卫两市科技馆正在审批阶段。
“宁夏三农呼叫中心”建成以来,持续发挥视频系统优势,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服务。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都有两位专家进行视频讲课。2009年,专家共讲课340场,登录听讲站点24000站次。同时,还以此平台为基础,建立了“科技服务专家库”,宁夏科协多次从库中选取技术过硬、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专家服务团”,深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农村种植大棚开展实地科技服务指导,受到了园区和农民们的普遍欢迎。从2008年开始,宁夏科协启动实施了50万农民学电脑为中心任务的信息化培训工程,对全区所有行政村信息站的信息员和当地的农民进行电脑基础知识和网路知识的培训,既保证信息站与“呼叫中心”的正常对接服务,又把信息站建成了便民惠民站。
三、几点体会
第一,要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管理、运作机制。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只有提高认识,政府加强对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并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管理、运作机制,把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才能用行政、经济等手段管理和指导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实现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发展。
第二,要确定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布局和分类。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考虑它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宏观上的统筹安排和合理规划必不可少。应该坚持规划指导、分步实施的原则,统筹安排整体科普基础设施的功能、布局、形式和内容,采取分阶段、分地区的方式,树立建设典型,发挥示范项目在建设进程中的引导带动作用。同时,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把新型科普基础设施资源的创新开发与已有科普基础设施改造利用结合起来,科学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促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为科普基础设施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合力。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是科协一家的事,是需要由政府主导,各行业、各部门共同添砖加瓦来建设的伟大事业。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扩大宣传,努力创造、争取有利政策,树立一致的社会导向,将科普的意识深入人心,从而进一步体现在各个行业以及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当前,正是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社会的广泛参与、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才能为科普基础设施的繁荣发展注入强大推力,形成发展合力。
第四,要实现科普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并体现其价值。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其根本的价值体现是为科学普及、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服务的,只有扩大对科普基础设施的宣传,动员全社会形成浓厚、自觉的科普氛围,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务意识,才能真正实现科普基础设施的高效利用,才能不断体现其价值,从而进一步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