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探讨思考>半岛(中国)

沈阳科协七载打造社区科普大学品牌 星火点点助升公众科学素养

2016年11月30日 来源:
阅读:

    目前,在沈阳200余所社区科普大学里,活跃着一群中老年人的身影,上课的学员虽然年龄较大,但是他们对于学习认真的态度却让人油然起敬。沈阳市社区科普大学是沈阳市科协主抓的一项重点工作,从2002年开始在全市范围筹办,到现在社区科普大学已经走过了七个年头。

  七年铸成社区科普大学品牌

  “截至目前,沈阳市已经在社区创办了社区科普大学230所,在读学员1.3万人,结业学员3.5万人,预计到年末,全市社区科普大学将达到300余所。”在6月20日举行的2009《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论坛暨第十六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上,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运升做出了上述表示。

  据了解,2001年沈阳市科协对沈阳市进行了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公众科学素养主要指人们对科学知识、科学研究过程及方法、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理解程度。结果表明,沈阳公众科学素养达标率为2.4%,高于全国2001年的1.4%,但与北京1997年的4.0%、上海1999年的4.3%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市民的科学素养,2002年4月开始,沈阳市科协在几个社区做试点,创办了社区科普大学。社区科普大学学制以一年为主,也可视专业的不同,适当延长或缩短学制时间。

  目前,社区科普大学作为沈阳市科协的品牌工作在全国科协系统中影响力不断扩大,很多省市区科协通过学习沈阳的做法创办了社区科普大学。2007年辽宁省科协组织全省县级以上科协领导观摩了沈阳社区科普大学,向全省科协系统进一步推广沈阳的经验和做法。

  历经七年磨练,沈阳市科协已经打造出社区科普大学的品牌,为沈阳市市民营造了一个提高科学素质的社区空间。

  “大学梦”圆在社区科普大学

  社区科普大学把学校办进了社区,学员上课十分方便,老俩口一起参加学习的学员不在少数。不少市民反映,“有空就会参加社区科普大学的活动,能学到很多关于饮食保健、防病健身等方面的知识,在生活中都能用得上”。

  由于招收的对象是有空闲时间的社区居民,社区科普大学的学员也就以中老年人居多,尤其以老年人为主,社区科普大学为其量身定做了由浅入深、先普及再提高的教学计划,选拔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教师任课,组织一大批学科专家和科普作家编写教材,免费提供科普书籍和影像资料。

  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运升介绍:“社区科普大学不同于老年大学。老年大学是有专业的,是分专业教学的,学美术、学音乐、学书法等等。社区科普大学更好地体现出综合性,特别是它能准确及时地把握社会群众脉搏,根据社区群众的需求来设置课程。我们现在的课程多以保健、饮食健康、卫生这方面为主,同时也有艺术类的。总的教学原则是教为所需。原则上社区居民需要什么,渴求什么知识,我们就组织与他们的渴求、他们的需要相对应的这方面教学。”

  社区科普大学丰富的课程和多彩的活动激发了很多中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医疗保健、食品卫生、食品安全、英语会话、饮食营养、公德教育、绿化常识、法律常识等多门课程吸引了学员,据统计,在每两年一期的系统学习中,自始至终学完开设课程的学员达到3万名以上,人均听课108小时,人均课外学习180小时。有的学员的学习笔记已达到几十万字以上,有的学员甚至能够用英语向来参观和学习的同志汇报沈阳的变化、大东区的变化、永丰社区的变化。专家评估,学员接受的知识总量接近高等教育两年制专修科水平。

  社会协作 借力办学理念

  社区科普大学在沈阳打出了品牌,但也经历了“白手起家”的尴尬。据了解,社区科普大学的学习是完全免费的,学员不用交一分钱。

  沈阳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王运升表示:“资金结构来源主要是区、街道投一点儿,由社区自筹一点儿,科协组织这方面要帮扶一点儿。下一步我们还要考虑把这项事业和社会各方面支持紧密结合起来。也希望社会有识之士尤其是企业家的支持。通过多层面的社会投入结构,把科普大学做大做好。”

  几年来,财政、教育、民政、组织人事和宣传部门一直关注和支持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各区县也逐年加大财力投入,办学有了可靠的经费来源。

  沈阳市社区科普大学在创办之初就十分注重社会协作、“借力办学”。从解决办学场所、教学设备到完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积极主动地争取上级支持,发展外部合作,让社区科普大学有更多的社会支持并更大地发挥作用。

  与此同时,社区党组织依托社区科普大学,全面加强社会治安、信访稳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等多方面工作,社区科普大学的“公共平台”作用得到了有效发挥。

  科学的教学管理模式

  目前,沈阳市社区科普大学已基本形成了制度健全、运行规范、可持续发展有保证的教育体系,其教学和管理充分体现了学员实际、社区特点和科普特色。

  在教师队伍选拔配备上,按照“教育专家,科普行家,在职退休胜任皆宜”的标准考核上岗,力求“优中选宜”,充分筛选科普教育适用人才。2007年,社区科普大学总校建立营养健康教研中心,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定期召开教学观摩会,对授课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林新、孙逊等优秀教师把教学心得制作成课件,进行广泛交流,使教师队伍的授课水平不断提升。根据学员对授课内容的要求和分校数量增加的实际,对市级讲师团的成员进行了调整。两年来,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系统推荐、教师推荐和个人自荐的形式招聘教师,选择优秀学员代表当评委,通过初审、试讲、试用等过程,新聘任了30名教师,10余名教师调整到区级讲师团,使教师队伍进一步扩大,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截止目前,市区街三级分校专兼职讲师达到1170人。

  在教材选题和编写上,社区科普大学按照“社区报菜单,专家定菜谱”的原则统一选题和写作。根据广大学员的要求,通过教师筛选,确定教材书目,确保教材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其中首次涉及到东北野菜概览、保健食品常识、家用电器指南的内容获得成功,受到学员们的广泛欢迎和好评,得到各级领导和全国科协同行的赞赏,使社区科普大学的课程结构进一步完善。近两年来,共编印社区科普大学教材两套共计10部,辅助教材《新编身边科学》2部,使教材总数达到25部,辅助教材6部,教材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按照社区居民的需求,沈阳市科普大学各分校不断丰富教学内容,突出人文科普、民生科普和环保科普,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普遍欢迎,认为科普大学体现了群众的意愿,真正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社区科普大学成为提高市民科学素质名副其实的“大学”。

文章来源:中国科协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