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纲要28讲》第20讲: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
2016年11月30日
来源:
阅读: 次
《科学素质纲要》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的任务中提出,“集成国内外科普信息资源,建立全国科普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流平台,为社会和公众提供资源支持和公共科普服务”。科普资源共享是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促使科普资源向全体公众开放使用或提供科普服务,充分发挥其科普功能。
一、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的意义
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是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力措施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引导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发挥现有科普资源的最大效益;有利于增强科普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有利于拓展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实现科普服务社会化。
二、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一)建设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
建设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将公益性的科学教育信息资源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开放,将现有的公共科技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加工,转化成能为广大公众所理解和能为科普工作者所使用的科普信息,通过网络以数字科技馆等形式向公众和科普机构开展科普资源服务,将有效打破部门分割、等级界限的门坎,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使更多的公众可以方便地自主学习、跨地域沟通,共享信息资源。
(二)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荐、展演、展播和展示活动
实践证明,表彰奖励优秀科普作品对于激发广大科技、教育和媒体工作者投身科普创作的热情,促进我国科普创作和出版事业繁荣,推动科普宣传工作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普资源
通过对科技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和科技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整合,使其以更加有利于公众接受的形式展示和传播,可以有效地促进科技研究开发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普信息资源,丰富优质科普资源,使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共享科技成果。
三、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的原则
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和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中应坚持“统筹规划、综合集成,多方共建、共建共享,分步建设、边建边用”的原则。
统筹规划、综合集成。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首先要采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开展资源调查,制定建设方案。其次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
多方共建、共建共享。要制定共建共享制度,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鼓励和吸引一切拥有资源、技术条件和有积极性的部门、单位共同参加共建,壮大工作队伍。
分步建设、边建边用。科普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科普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也是一项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维护的工作。
(二)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保护知识产权
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制定相应的规章、标准和共享制度,在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的各个环节中注意保护好作者的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依照版权拥有者提供共享的情况,科普资源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提供完全共享——免费全文浏览、免费复制使用的为一级资源;提供部分共享——免费提供全文浏览、签署协议后方可复制使用的为二级资源;有条件共享——需付一定费用方可全文浏览、复制使用的为三级资源。科普资源分级使用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建设,丰富科普资源共享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机会。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协调和沟通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制定符合科普需求和市场规律的整体建设方案、实施计划和工作规范,避免重复和浪费。
鼓励各部门、单位积极提供科普资源,参与共建,有关部门、单位应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实行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四)注重组织队伍建设
要凝聚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运用现代专业技术及管理手段,使实施工作建立在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上。
(五)加大经费投入
集成与共享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经费支撑必不可少。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外,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争取多渠道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形成良性运转机制。
(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支持我国原创科普作品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资源,充分吸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科普创作水平的提高。(吴小林)
来源:科技日报
一、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的意义
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是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的重要工作内容,是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有力措施之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引导和支持科普产品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发挥现有科普资源的最大效益;有利于增强科普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有利于拓展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机会和渠道,实现科普服务社会化。
二、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的主要方式和途径
(一)建设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中国数字科技馆
建设数字化科普信息资源库和共享交流平台,将公益性的科学教育信息资源在互联网上向公众开放,将现有的公共科技信息资源进行集成、加工,转化成能为广大公众所理解和能为科普工作者所使用的科普信息,通过网络以数字科技馆等形式向公众和科普机构开展科普资源服务,将有效打破部门分割、等级界限的门坎,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使更多的公众可以方便地自主学习、跨地域沟通,共享信息资源。
(二)开展优秀科普作品推荐、展演、展播和展示活动
实践证明,表彰奖励优秀科普作品对于激发广大科技、教育和媒体工作者投身科普创作的热情,促进我国科普创作和出版事业繁荣,推动科普宣传工作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三)将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普资源
通过对科技研究开发的新成果和科技信息进行一定的加工整合,使其以更加有利于公众接受的形式展示和传播,可以有效地促进科技研究开发新成果及时转化为科普信息资源,丰富优质科普资源,使更广泛的社会公众共享科技成果。
三、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的原则
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和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中应坚持“统筹规划、综合集成,多方共建、共建共享,分步建设、边建边用”的原则。
统筹规划、综合集成。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首先要采取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开展资源调查,制定建设方案。其次要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
多方共建、共建共享。要制定共建共享制度,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鼓励和吸引一切拥有资源、技术条件和有积极性的部门、单位共同参加共建,壮大工作队伍。
分步建设、边建边用。科普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科普资源的集成与共享也是一项需要不断进行更新与维护的工作。
(二)制定相关法规、规章和标准,保护知识产权
要严格遵守相关法规,制定相应的规章、标准和共享制度,在科普资源集成与共享的各个环节中注意保护好作者的知识产权,创造公共科普资源公平使用的法制环境。
依照版权拥有者提供共享的情况,科普资源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提供完全共享——免费全文浏览、免费复制使用的为一级资源;提供部分共享——免费提供全文浏览、签署协议后方可复制使用的为二级资源;有条件共享——需付一定费用方可全文浏览、复制使用的为三级资源。科普资源分级使用有利于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科普资源建设,丰富科普资源共享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多元化的选择机会。
(三)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协调和沟通
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制定符合科普需求和市场规律的整体建设方案、实施计划和工作规范,避免重复和浪费。
鼓励各部门、单位积极提供科普资源,参与共建,有关部门、单位应相互配合、紧密合作,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实行互惠互利、共建共享,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积极性。
(四)注重组织队伍建设
要凝聚一批专业人才队伍,充分运用现代专业技术及管理手段,使实施工作建立在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上。
(五)加大经费投入
集成与共享工作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经费支撑必不可少。除了国家财政投入外,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争取多渠道投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形成良性运转机制。
(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在支持我国原创科普作品的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科普资源,充分吸取先进经验,促进我国科普创作水平的提高。(吴小林)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