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素质纲要28讲》第13讲: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
2016年11月30日
来源:
阅读: 次
一、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的意义
《科学素质纲要》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四项任务中,有两条专指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手段
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的主要构成有:转移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城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国企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城镇集体企业离岗失业人员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中的登记失业人员。他们是城镇劳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文化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广泛开展灵活、多样、开放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适应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提高职业技能和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推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建设,优化城镇劳动力结构。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城镇化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城镇化发展目标的要求,今后15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每年要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大约要从农村转移1000万人口。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30%%以上需要高中以上文化,50%%左右有明确的技术要求,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培训具有很大的市场。
二、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一)当前已有的培训规划或计划
一是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该规划是在2003年至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名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
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以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为主要对象,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工掌握就业技能、实现转移和稳定就业,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培养新的产业工人大军。
三是“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该计划针对下岗职工,从1998年以来,每三年为1000万名下岗职工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对1000万名下岗职工普遍进行职业指导,对其中600万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上受过技能培训的进城务工人员占其总数比例很低,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有1.2亿名进城务工农民,每年还有新增农村劳动力600多万人,进城务工人员已占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总数的50%%以上。据统计,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数的近58%%,其中建筑业接近80%%,加工制造业占68%%;在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52%%以上。现在全国外出务工农民中,85%%以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0%%多的人员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培训。
二是失业人员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关注人群,近年来人数一直有增无减,通过培训达到再就业人数的比例还是很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下岗失业的总人数一直有增无减,特别是随着并轨工作的逐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急剧攀升。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98年至2003年,我国国有企业累计下岗职工281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到2003年底达到800万人,登记失业率达到4.3%%,上升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
三、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的对策措施
(一)探索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的长效工作机制。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教育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健全和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实行目标管理。
(二)做好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工作,积极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的形成。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培训基地。各类职业学校应该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和培训规模,积极开展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三)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制度。组织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至二项在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的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做到先培训后转移就业。
(四)充分发挥企业和社区教育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面向社区内进城务工人员,充分利用小巷讲坛、专家咨询、科普讲座、展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重点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帮助他们形成城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民工维权知识培训;面向社区内失业人员开展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五)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培训经费可以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
(六)加强培训服务工作。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师资可以由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来解决,也可从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科研单位、企业、技术推广机构聘请。要定期组织开展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培训的教材开发。(王欣华)
《科学素质纲要》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的四项任务中,有两条专指加强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一)推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建设的重要任务和手段
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的主要构成有:转移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城镇国企下岗失业人员、国企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城镇集体企业离岗失业人员和城镇新成长劳动力中的登记失业人员。他们是城镇劳动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学文化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影响着一个国家的技术实力甚至是生产力水平。广泛开展灵活、多样、开放的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适应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提高职业技能和多样化学习的需求,有利于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的科学素质,推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建设,优化城镇劳动力结构。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城镇化发展目标的迫切要求
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城镇化发展目标的要求,今后15年,我国城镇化水平每年要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大约要从农村转移1000万人口。我国城市劳动力市场30%%以上需要高中以上文化,50%%左右有明确的技术要求,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培训具有很大的市场。
二、我国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的现状及问题
(一)当前已有的培训规划或计划
一是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该规划是在2003年至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名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
二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以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已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为主要对象,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农民工掌握就业技能、实现转移和稳定就业,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培养新的产业工人大军。
三是“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该计划针对下岗职工,从1998年以来,每三年为1000万名下岗职工提供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服务(对1000万名下岗职工普遍进行职业指导,对其中600万人进行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市场上受过技能培训的进城务工人员占其总数比例很低,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有1.2亿名进城务工农民,每年还有新增农村劳动力600多万人,进城务工人员已占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一线从业人员总数的50%%以上。据统计,在第二产业中,农民工占从业人数的近58%%,其中建筑业接近80%%,加工制造业占68%%;在第三产业的批发、零售、餐饮业中,农民工占52%%以上。现在全国外出务工农民中,85%%以上是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70%%多的人员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培训。
二是失业人员作为建设和谐社会的重点关注人群,近年来人数一直有增无减,通过培训达到再就业人数的比例还是很小。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下岗失业的总人数一直有增无减,特别是随着并轨工作的逐步推进,城镇登记失业人数急剧攀升。据有关部门的统计,1998年至2003年,我国国有企业累计下岗职工2818万人,“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到2003年底达到800万人,登记失业率达到4.3%%,上升到了近年来的最高点。
三、推进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的对策措施
(一)探索建立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的长效工作机制。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教育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统筹、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健全和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列入年度工作考核范围,实行目标管理。
(二)做好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工作,积极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和失业人员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的形成。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一批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建设一批能起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区域性培训基地。各类职业学校应该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和培训规模,积极开展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三)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并重的制度。组织拟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参加转移就业培训,使他们掌握一至二项在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的技能,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证书,做到先培训后转移就业。
(四)充分发挥企业和社区教育在技能培训中的作用。面向社区内进城务工人员,充分利用小巷讲坛、专家咨询、科普讲座、展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重点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帮助他们形成城市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农民工维权知识培训;面向社区内失业人员开展生理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增强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参与社会生活和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五)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要加大培训的资金投入,培训经费可以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
(六)加强培训服务工作。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培训师资可以由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开展继续教育来解决,也可从职业学校和成人学校、科研单位、企业、技术推广机构聘请。要定期组织开展师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培训的教材开发。(王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