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广东省“千乡万村科普惠农行动”启动
7月5日,2014年广东省“千乡万村科普惠农行动”启动仪式暨科普惠农服务培训班在华南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普志愿者协会会长刘人怀,广东省科协副巡视员汤少明,广东省科普中心主任郑文丰,华南师范大学张学波教授、广东药学院邹宇华教授,以及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17所高校65支大学生科普志愿者队代表近160人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参加培训班。
2014年广东省“千乡万村科普惠农行动”启动(郑汉龙摄)
刘人怀院士在致辞时指出,“千乡万村科普惠农行动”既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一项举措,也是培养学子们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锻炼成为祖国未来栋梁之材的一项伟大事业。我们需要更多有知识、有朝气、有理想的大学生投入到农村科普惠农行动中,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积极面向农民朋友普及科学知识,宣传科学精神、传播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倡安全健康生活行为,为我省建设和谐社会、美丽幸福乡村作出积极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东省科普志愿者协会会长刘人怀致辞(郑汉龙 摄)
汤少明副巡视员代表广东省科协对支持和参与这次活动的各高校团委、老师、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省科协系统长期以来致力于提高我省农民的科学素质,面向农民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社会公共科普服务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启动“千乡万村科普惠农行动”目的就是促进农民增收创效、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我省实现到2015年底全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达到5.05%做出积极贡献。
省科协副巡视员汤少明讲话(郑汉龙 摄)
2014年“千乡万村科普惠农行动”期间,省科普志愿者协会将组织动员我省高校65支科普志愿者服务队近700名大学师生下乡开展“保护环境、食品安全、疾病预防、健康生活”等社会公共科普宣传教育与调查活动,向广大农民朋友免费派送科普挂图、宣传折页、口袋书等科普资源,推动广大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65支科普志愿者服务队近700名大学师生将下乡开展科普惠农行动(郑汉龙 摄)
据了解,由于自然、历史、教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省农民素质尤其是科学素质普遍较低,已严重制约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返贫的诱因依然存在。2013年暑假广东省科普志愿者协会组织大学生科普志愿者下乡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山区农村普遍存在以下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农村卫生环境恶化,生活垃圾随意丢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饮用水源受到极大威胁;二是有些地区农民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不洁饮食、长期高盐高脂肪的不科学饮食,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率不断上升,因病致贫、返贫现象增加;三是农村公共科普服务能力不足,农民普遍缺乏各种科学常识,自我保健、防灾减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不强,封建迷信陋习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
因此,2013年暑假起,省科协每年都组织我省高校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队分赴高州市、东源县、大浦县、惠来县、乐昌市、连山县等边远山区,为广大农民朋友送去健康、环保、食品安全、防灾减灾及农村实用技术、青少年教育等科学知识,开展农村现状调查活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