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协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工作再创新篇
过去30年,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广东各级科协组织积极拓展对外民间科技交往渠道,为广东实施“先行一步”战略发挥了独特作用。
过去10年,广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广东各级科协组织积极发挥对外民间科技交往渠道,为广东实施“走出去”战略发挥了不可替代作用。
10年来,广东科协对外工作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粤台经贸、巩固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等一系列扩大对外开放工作方针,又开始新一轮探索与实践。
依托毗邻港澳地缘和对外民间科技交往渠道两大优势,以粤港澳科技合作为重点,促进以省级学会为主体的对外民间科技交流力量整合,进一步加强对外科技交往
新世纪初,胡锦涛总书记到广东视察,提出了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广东省科协敏锐把握科学发展观对促进珠江三角洲科学发展内涵,由此开启广东科协对外工作新篇章。
2002年省科协联合港澳科技团体创办“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从此三地轮办每两年一届的研讨会,成为集聚为粤港澳科技界人士共谋珠江三角洲科学发展大计的平台;2004年,省委省政府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省科协积极牵头与兄弟省区科协、港澳科技团体签署《(9+2)泛珠三角区域科协和科技团体合作框架协议》,打造泛珠三角区域、港澳科技团体间紧密合作局面;2006年广东科协联合港澳台闽地区工程界共办“海峡两岸工程师论坛”,迈开了粤台工程学术界合作新步子……。
通过重点搭建粤港澳台科技交流平台,广东科协依托毗邻港澳区位优势,对外民间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向海外挺进。省科协先后实施国际学术会议、重点学术活动和中青年科技工作者出国参加国际学术活动等项资助计划,支持所属省级学会联合国内外各方面力量建立对外交往工作联盟,进一步强化对以省级学会为主体的国际(境外)科技交流活动体系建设。
2008年以来,省科协召开五次推动对外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全省各级科协确立“对外工作服务大局”指导思想,增强了自觉参与对外合作“区域分工”、“职能分工”意识,全省科协对外工作形成以推进港澳合作为重点、加强与海峡两岸合作、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的对外工作取向思维,省市联动,逐步构建起对外工作“南联港澳,东进台海,西接东盟”的整体开展格局。
对外工作新机制建立,广东科协对外民间科技交往活动深深融入中国科协“三服务一加强”发展方针中去,呈现勃勃生机:
——对外交流工作深入开展。10年来,全省科协举办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活动4650项(次),举办国际(港澳台)学术会议700场,对外科技交往遍及全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活动涵盖理、工、农、医各个学科领域。对外科技活动吸纳了国外(境外)专家学者、专业人士2.33万人次参与,全省1万多名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继续教育得到国际优质学术资源支持,促进人才成长,推动学科创新发展。
——对外交往活动打破传统的单一学术会议方式,以项目合作、访学研修、人才培训、国际会展、基地共建、科普活动和人才引进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开,300多个合作项目在各地各专业领域实施,为广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有效集聚和利用国际学术资源打造一条“快通道”。
——发挥学会学科优势,与政府、社会形成合力,省科协所属省级学会创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品牌达25个,吸纳国际学术界人士纷纷前来广东“传经送宝”。广东科协又走出一条地方学会创办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品牌的新路子。
——海外智力引进工作方兴未艾,各地科协积极实施“海外智力引进计划”,吸纳大批海外人才来粤创业。深圳市科协引进欧美科技创新团队落户深圳,成功创办“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开创了我国国际高端人才引进的“光启模式”,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得到省委书记汪洋等领导人的高度肯定。
广东科协对外工作以其鲜明的广东区域特色,务实灵活的风格,引起全国科协系统的注目。2009年广东省科协获得省政府深化粤港澳合作工作先进单位的表彰,2012年广东省科协、深圳市科协双被中国科协授予2011年度对外工作先进单位。
把握与政府社会各方面形成整体合力和集聚利用国际科技资源两个取向,进一步创新科协对外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水平
把握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和集聚国际学术资源为我所用的取向,广东科协对外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对外合作”首先要做好“对内合作”。要发挥科协民间组织对外先行性作用,必须有政府及社会各方面的有力支持作后盾。省海洋湖沼学会2003年以来,对外学术交流坚持走“大联合、大协作”路子,积极与国家海洋海事部门、海洋研究教学机构和国际学术团体合作建立起对外学术交流合作联盟。根据国家海洋战略部署,学会积极承接我国南海和台湾海峡的对外民间海洋学术交流项目,10年来牵头组织举办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交流活动达30项,创办一批常设性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品牌,成为我国与国际间合作研究南海的主要平台,更成为我国向国际宣示南海主权的重要窗口。
“交流搭台,合作跟进”,广东科协对外交往逐步走向务实。省造船学会与香港造船海事界学术合作基础上,近10年与香港海事科技协会、英国皇家造船师学会香港分会等团体签署10个多学术合作协议,为振兴广东造船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粤港合力,总结引进日韩造船业先进管理成果,催生了全国瞩目的“广船速度”。东莞市科协联合中国旅美科技协会创办“中国旅美科技协会高科技项目对接洽谈会”,近年引进了20多项高科技项目落户东莞产业园。目前,广东科协已有30多个省级学会及地市科协与国际(港澳台)民间科技团体签定了友好合作协议,形成了对外交流合作的长效机制。
对素有“广东癌”之称的鼻咽癌,广东在治疗研究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省抗癌协会利用该学科影响力,借助毗邻港澳优势,开发国际学术会议品牌。2009年首届“广州国际肿瘤学术大会”强势创办,2011年第二届成功举办,一下名扬国际,吸引国际学术界参与,让国际最前沿的学术信息送到了“家门口”,广东鼻咽癌研究再上新台阶。省植物学会依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在保护木兰科种质资源上的优势,与国际植物园联盟和国际木兰协会共同创办“国际木兰科植物学术讨论会”,签定了共建“(广州)世界木兰中心”协议,成功为我国木兰科植物学的研究和交流搭建了国际合作平台。
服务国家总体对外交往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个大局,主动参与对外交往全局中的职能分工和区域分工,对外科技交流合作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
“对外交往”是为了“对内服务”。以服务“两个大局”为导向,主动参与对外交往全局中的分工——广东科协找到对外工作切入口。广东科协对外交往活动已不仅是“迎来送往”,更多体现在围绕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动员社会各方面参与,开展一系列的国外(境外)先进学术成果、先进技术、先进管理模式和先进科学理念以及创新人才的引进、推广和应用的活动,实现科协对外民间科技交往职能。
2008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省级学会闻风而动,围绕珠三角地区策划筹办了一系列有关电气电子、工业药业、通用航空、激光加工、船舶配套、绿色印刷等10个大型国际学术论坛,及时为珠三角地区产业调整、转型升级提供了最新的国际信息。全省科协通过对外科技交流活动,先后引进了光贮存与利用、海洋遥感技术、土壤污染生物修复、天然制冷、细胞多维显微、天然气管理、二氧化碳海底储存、海上电磁油气检测、烟气脱硫技术治理大气等20多项新成果和新技术。省环境学会引进美国“污染”治理新技术,在我省大气污染治理中初见成效。省护理学会引进美国“系统化整体护理”新理念新模式,推进护理心理学、护理行为学发展。
另一方面,广东科协对外工作积极配合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粤港澳合作和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合作的方针落实,着力拓展与港澳台科技团体交流合作渠道,为维护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促进台湾统一大业发挥了独特作用。短短10年间,粤港澳台地区科技团体在学科发展、技术开发、人才培训、基地共建、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省机械学会、省环境学会、省公路学会等工程类学会积极与港澳工程界团体的交往,加深了港澳工程界对内地大政方针的理解和认同。省铁道学会每年举办港铁管理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考察内地铁路建设等活动,极大激发了港铁界人士对祖国建设成就的自豪感。省医学会与港澳医学界轮流举办两年一届的“粤港澳医学界运动会”,团结粤港澳医学界人士共谋祖国医学事业的发展。省航空学会举办“东南亚航空航模大赛”,推动了海峡两岸中华航空史交流。省建筑学会承办两岸四地(广州)工程师论坛,集聚港澳台业界人士同为建设海峡两岸世界级城市群出谋献策。
10年探索,广东科协通过发挥“两个优势”、把握“两个取向”、服务“两个大局”,进一步加深了对外民间科技对外交往的规律性认识,创新了对外工作的路子。
10年创新,广东科协对外科技交往由过去单一的学术交流走向形式多样的项目合作,从局限于团体内运作方式转向社会大协作,从开展一般性对外活动的逐渐形成具广东区域特色的对外科技交往格局。
10年实践,广东科协对外民间科技交往正以更宽阔的视野向前迈步。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