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协对粤西片科普惠农实施工作回访检查调研
2012年8月7日-10日,省科协副主席吴焕泉,中国科协农技中心主任张晓军、重大项目处处长李福生,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黄善辉,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书记、省农技协秘书长廖金才等有关人员对江门、茂名、湛江市科普惠农实施工作进行回访检查调研。调研组深入农村基层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带头人及农户,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深入农户回访”等方式,详细了解有关地市、县(市、区)科协组织开展科普惠农实施工作的做法和成效。同时,调研考察了湛江市霞山区海滨街道海宁科普示范社区的建设。
2006年以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实施,深受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认可,广大农民称“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是益民智、得民心工程。受表彰对象通过科技服务、农业先进适用技术培训、田间地头技术指导等,带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变生活方式,提高广大农民科学素质、依靠科技服务走致富道路。茂名市化州市养猪协会,引领广大会员和农户科学养猪致富,促进全市养猪业发展。据2011年统计,全市有养猪专业户34000多户,比协会成立前增10多倍。生猪产值已占农业产值的52.6%。湛江市廉江市茗皇茶科普示范基地,坚持科技带动农民增产增收的理念,以推广普及农村新品种新技术为手段,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发展模式,带动山区农民科学种茶。现已带动扶持2900多户农户种植茗皇茶1万亩,亩均产值7500元,2300多户茶农脱贫致富。江门市恩平市农村科普带头人黄海燕,是一名大学毕业生,依靠农业科技自主创业,成立恩平市蓝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养殖特色瓜果蔬菜、名贵香草和观赏植物等。她把所学知识技能服务于农村,带领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到2011年,仅指天椒推广面积就超过了500亩,有200户以上的农户种植特色农产品,预期可增加农民收入达150万元。
吴焕泉副主席(右二)听取茂名市化州市养猪协会的科普惠农汇报
张晓军主任(左二)听取湛江市廉江市茗皇茶科普示范基地汇报
调研组听取农村科普带头人黄海燕汇报
加强科普惠农组织实施,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引导受表彰对象示范带动农民走科技致富之路,是科普惠农的目的。江门市科协积极培育科普惠农项目示范典型。2008年起,每年从科普经费安排资金20万元,重点扶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科普示范基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推广和科技培训。2011年又建立了市级“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经费38万元,用于表彰、培育典型和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等工作。近年来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带动农村农民种养面积达150多万亩,培训农村专业户2000多人次,新增经济效益2.8亿元。茂名市科协近几年来通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引导全市20个表彰单位和科普带头人加大科普经费投入,加强科普设施建设,编印科普宣传资料,开展科技培训,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482次、受训人员21500多人次;组织农民观摩学习交流526次、29700人次;农业专家义务咨询指导139次、8620人次;惠农科普宣传展览50次、18200人次;编印发放科普资料250000册(套);推广农业新技术57项。湛江市科协充分发挥科普惠农表彰项目的示范引领,重点抓“四送一训”活动。全市有10万多农民接受现代农业种养殖科技培训、并发放惠农科普资料100000份、科普光盘25000多盘,3189个农户签订农业科技示范协议,首期示范面积3000多亩。湛江市廉江市以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促进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建立县级农技协15个,县级科普示范基地25个。
张晓军主任高度评价广东科普惠农实施工作做的实、做得好、做得有成效,经验和做法值得在全国推广。吴焕泉副主席对各级科协实施科普惠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在“十二五”期间,各级科协要认真总结“十一五”科普惠农实施工作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政策的指导、奖补资金的管理、项目标准的实施,建立完善科普惠农的长效机制;要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平台,扎实推动广大农民科学素质提高,通过科普惠农服务、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推动农村现代农业发展;要“培育好、示范好、宣传好、服务好”农村科普典型,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和改革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服务支撑;要坚持以表彰促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加强检查监督工作,建立追踪问效责任制;要加强引导获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发挥好农村科普示范带头作用,大力开展各种农村科普活动,以点带面,形成科普惠农的良好格局,扩大科普惠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更大的贡献。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