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协新闻>要闻>半岛(中国)

高校科学营华工分营:何镜堂院士与科学营营员分享成功经验

2014-06-12 来源:广东科技报 【字体:
阅读:

  8月8日,在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广东营华南理工大学分营活动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院士为分营的营员们作了《漫谈成才之路》的报告会。报告会上,他深入浅出地为营员们介绍了世博会中国馆、钱学森纪念馆等建筑的结构特征和内涵,分享了个人的成才经历。


何镜堂院士在作报告。莫文艺 摄

  报告会上,何镜堂院士回忆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他告诉营员们:自己干过的最疯狂的一件事是读研的时候,三天内用手“印”了一本60多页的英国文献,纯手工抄的,一字不落。他鼓励学生不要怕挫折,要勇于接受挑战,经得住磨练。何院士用32字概括了自己的建筑人生:读书求学,立志成才;走出校门,茫茫人生;四十起步,勤奋创业;花甲之年,回报社会。

  何镜堂院士勉励营员:要有梦想和理想,从小树立奋斗目标,要有所追求,持之以恒,不断发展,不断完善。首先要练好做人做事的基本功,还要过好人生每一关,人的一生从读书到工作,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创业,每一天都需要有符合客观的人生目标定位,同时还要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和步骤。“我人生有好几个关。我45岁时从北京来到广州,是我事业的转折点。当时,在北京的工作和生活都挺好,来广州前途未卜,条件又艰苦,但我毅然来了。1992年,我有机会全家移居国外生活,但我没有。1999年,我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已经61岁了,按理说可以退休了,但我很热爱这份事业,仍继续埋头苦干。如果这三关哪一关我过不了,那就不可能有中国馆及其他作品出来。”


学生纷纷向何镜堂院士索要签名。莫文艺摄

  “勤奋、技能,人品,机会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要素,缺一不可,机会人人平等,勤奋,技能,人品需要从小培养,一生努力不断发展和完善。”何镜堂院士说。

  营员们全神贯注地聆听着何镜堂院士的每一句说话。报告会结束后,营员们纷纷拿出笔记本要求何镜堂院士签名留念,还有营员激动地喊:何爷爷,您辛苦了,您是心中的偶像!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