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协新闻>要闻>半岛(中国)

高校科学营中大分营:领略化学创造的美丽世界

2012-08-07 来源:广东科技报 【字体:
阅读:

    “叶教授,请问碘-131能用来治病吗?”、“甲烷的分子结构为何是正四面体?”、“含极性键的分子是否一定具有极性?”、“苯环分子上的大π键的成键机理是什么?”“氰化物引起中毒的机理是什么?”……8月7日,在中山大学丰盛堂A107室举行的高校科学营广东营中山大学分营《化学之窗》讲座和科研团队访谈活动上,众营员在细品中山大学叶保辉教授精彩的《化学之窗》讲座后,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


中山大学叶保辉教授与营员们访谈。 刘宇雄 摄

    在《化学之窗》讲座上,中山大学叶保辉教授以“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线,从化学发展简史的介绍开始,引述古今中外的典故,论述了化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息息相关,从古代医药的发现到近现代新药的合成,从无机化学到合成化学等方面,联系近现代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以图文并茂的讲义、风趣的口吻等生动浅显的方式,向营员传递“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的理念和传播化学的相关知识,让现场营员大开眼界,受益良深。


营员们在认真聆听。刘宇雄 摄

    讲座上营员们细致聆听,而在访谈环节,他们提出的问题均得到了叶保辉教授详细的解答。来自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的钟子康表示,“讲座很精彩,跟中学的化学课有很大不同,叶教授从生活中的化学物品与化学现象的介绍展开,以小见大,深入浅出,让自己对中学化学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样来自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的李宁营员说,“以前对化学的认识还不深,在听了叶教授的讲座和访谈后,原来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在医疗、制药、新能源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今后一定好好学习,希望日后能够在化学科研上取得优异成绩。”


营员们在认真做笔记。刘宇雄 摄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