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协新闻>要闻>半岛(中国)

科普法十周年 专家献策广州科普 助力新型城市化

2012-07-26 来源:广州市科协 【字体:
阅读:

  近日,由广州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广州市科协、广州市科信局、广州市社科联联合举办的“广州市纪念《科普法》颁布十周年高端论坛” 在广州举行,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徐善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会长、上海科学普及促进中心主任李健民,广东科学中心主任王可炜等国内知名科普专家在论坛上畅所欲言,为正在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广州提升市民科学素质出谋献策。

  贯彻《科普法》 建设新型城市 成效显著

  2012年以来,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将《科普法》和《广州市科普条例》执法检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通过执法检查全面了解广州市颁布实施《科普法》以来科普工作状况,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危伟汉在论坛上通报了有关情况。据介绍,广州市政府把实施《科普法》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新型城市化重要手段,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和资源参与科学传播,从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基地建设,特色活动等方面做了大量具有广州特色的工作,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大格局,取得了显著成效。

  如,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科普体制,将科普工作纳入法制化和制度化;加大科普的力度,大力推动群众性的科普活动,迅速发展社区和农村科普,重视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不断创新科普技术;加强科普基地特色建设,发挥广州地区高校科普资源优势,引导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向社会排放,并推动成立广州科普基地联盟;整合科普资源,合理利用大学、科研院所科研、科普场馆,并开设院士专家科普论坛;加快科普人员队伍的建设,组建了科普使者,防震减灾科普团,科技导师志愿团。

  新型城市化道路离不开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发展

  危伟汉强调,今后广州市的科普工作将结合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走广州特色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围绕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的任务,以提高全民科技素质为目的,以科研活动科普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加强重点人群、重点领域的科普工作,支持公益性科普事业的健康发展,鼓励经营型科普产业发展,加强科普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教育科研科普的合作,完善科普机制的政策环境。

  广州市人大副主任李力表示,目前,广州市做出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战略决策,市委市政府正在开展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积极探索新型城市化的内涵和发展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举办“广州市纪念《科普法》颁布十周年高端论坛”,探讨科普理论前沿动态,交流科普工作心得体会,既是全面深化认识、弘扬科学精神、营造科普舆论氛围,也是为下一步修订《广州市科普条例》做好必要的准备,在提升市民科学素质工作方面总结成绩,查找不足,查摆问题,寻求对策,同时更是为广州科普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丰富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为实现新的进步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徐善衍出席会议并演讲

  专家建言献策 畅谈科学普及与新型城市化发展

  在论坛上,徐善衍等专家围绕“科学普及与新型城市化发展”这一主题做了精彩发言。中国科协原副主席徐善衍作《走进科普大时代》的主题演讲,他指出科普是科学与技术不断体现科学在构建人类文明社会中应有的作用和价值,大众科普工作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形式是科普必须与社会发展和大众生活实际需要相结合,倡导真善美的融合。他强调大众才是科普工作的主题,科普不应该是自上而下的说教,而是公众实际生活与互动,公众应该进一步推到科普舞台的主体上。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认为广州市是经济的前沿,有发展科普产业非常良好的基础。他在“完善政治法规,促进科普产业发展”的主题演讲中描述了科普产业的概念,介绍了科普产业发展现状,对发展科普产业的基础原则,主要任务和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广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促进科普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任所长建议,广州促进科普产业发展,可以从科普动漫,科普展品的创意研发扶持一些龙头企业,在新兴产业方向上有所突破。可以通过地方出台政策和实施项目,支持科普产业发展。有了基础以后,再推动科普产业体系的建设和产业的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培养人才队伍。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出席会议并演讲

  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会长、上海科学普及促进中心主任李健民作了题为“关于加强科普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他指出科普能力建设要突破“观念、体制、能力”三大瓶颈,树立“以需为先、统筹兼顾”、“以人为本、因人制宜”、“以效为主、三效统一”三大理念,搭建“科普活动平台、科普设施条件平台和科普产品供给平台”三大平台,构筑“科技创新成果到科学普及、科学共同体(科学家)到科普志愿者、政府主导科普到全社会参与科普”三大通道,完善“多元投入机制、全社会科普参与机制、评估监测机制和激励奖励机制”四大机制。

  广东科学中心主任王可炜在“公众科学素养与非正规教育动态”的主题演讲中,特别强调目前西方发达国家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对包括科技馆,科技博物馆,动物园,图书馆,数字媒体等非正规教育渠道越来越重视。他指出,广州目前拥有科技类博物馆10家,其中3家科技馆,7家科学技术博物馆,与北京、上海等城市同期比较,科普设施数量上仍存在较大差距。“偌大一个广州,自然博物馆却是零!”因此他建议,广州有必要尽早建设自然博物馆,进一步完善广州的科学文化设施,同时由市政统筹建设一批有特色、针对性强的中小型专题科技类博物馆,以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是广东省科普志愿者协会的会长,他在演讲中谈到对科普工作的理解,他结合自己从事科普工作的经历,特别是近期开展的垃圾分类公益科普活动,对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