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协新闻>要闻>半岛(中国)

广东省农技协2011年理事年会召开

2014-06-12 来源:省科普信息中心 【字体:
阅读:

  2011年12月18日,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11年理事年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要传达学习中国农技协第三届常务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精神,审议通过了2011年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和常务理事、理事调整等有关事项。


广东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011年理事年会在广州召开

  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吴焕泉、省农技协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农技协秘书长、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廖金才作2011年省农技协工作报告及财务报告。省农技协副理事长、省科协科普部部长黄善辉主持会议。

  省科协、省财政厅有关部门负责人,省农技协常务理事、理事、部分地市科协科普部、基层农技协代表40余人参加会议。汕尾市陆河县青梅协会、阳江市阳春市马水桔协会、梅州市蕉岭县养蜂协会代表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2011年,广东省农技协积极促进科技和经济的结合,带动农民依靠科技致富。同时,加强对广东省各级各类农技协的组织建设、培育发展和规范引导,围绕广东省科协的农村科普工作计划,开展了农村科普宣传、科技下乡、农技培训等一系列工作,积极培训农村专业技术人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省科协副主席吴焕泉出席会议并讲话

  培育优秀基层农技协健康发展
  ——“建立一个协会、建设一个基地,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目前,广东省建有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2400个,他们既是先进技术的需求者,又是直接应用者、受益者和传播者。广东省农技协重点加强对优秀基层农技协会的培育,对获得国家和广东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51个进行重点扶持和服务,组织专家到协会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一年来,受表彰农技协在省科协、省农技协的指导下,以更大的热情开展科普服务工作,利用奖补资金完善协会的科普硬件设施建设,提升科普服务能力;利用奖励资金购买科普设备设施和资料,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引导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实现了“建立一个协会、建设一个基地,带动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效果。

  清新县飞来峡镇冰糖桔协会,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示范带动使该县冰糖桔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全县种植冰糖桔达到16万亩,总产值超过12亿元,冰糖桔产业成为该县的一项支柱产业。湛江市遂溪县养蚕协会,以“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开展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带动周边9个镇,46个村,养蚕农户5300户,养蚕农户年收入6300元。韶关市始兴县罗坝镇蚕桑专业技术协会,利用奖补资金改造“标准化小蚕共育室”的控温恒温设备,推行“小蚕共育”,解决了蚕农小蚕饲养管理简单粗放,导致蚁蚕孵化参差不齐,体瘦易病,产茧率低,且蚕茧粒小、质量差、小蚕死亡率高等问题,通过协会技术改造,实现蚕茧稳产、高产,蚕业增效、蚕农增收。东源县板栗协会努力推动当地板栗的发展,2011年开展8期培训班,培训农户1100多人,技术咨询、技术指导辐射到8个镇19个村,印书发放资料8千多本,推广新品种河果1号板栗25万株,种植1.2万亩,为东源县的板栗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省农技协理事长、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出席会议并讲话

  “千会服务千村”行动
  ——“一会一村”、“一会多村”、“多会一村”

  广东省农技协充分发挥组织、人才、技术优势,在省科协的领导下,统一启动“千会服务千村”行动,组织全省基层农技协,组建农村专家科技服务团,采取“一会一村”、“一会多村”、“多会一村”的服务方式,为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提供人才、技术支持,培育先进典型。

  据统计,共有530个基层农技协与860个村建立了业务关系,参与的科技专家达3000多人,开展技术培训1600多场次,推广先进实用技术230多项,新品种120多种,派发图书资料五万多份,并赠送一批种子、种苗、化肥,惠及农民20多万人次。同时,省农技协还编印了《广东省农村种植实用技术丛书》3.5万册,无偿提供给农民学习,为农民科学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广东省现有450多万亩柑橘,大部分柑橘产区有黄龙病发生,有些产地严重发病率达到20~50%。2011年,农技协组织专家多次深入德庆、龙门、英德、清新县等地解决实际问题,与当地政府负责人交流,组织农户参与技术培训,提高他们对柑橘黄龙病的防控防治意识和能力,在推动广东柑橘产业发展方面收到较好效果。

  全省各地基层科协、农技协联动,积极开展农村科技服务工作。基层科协、农技协组织农户参加技术培训班,省农技协联系委派专家授课,优势互补,良性循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注重培训活动结合现场技术指导,在推广种养先进技术的同时,有效地帮助广大农户及时解决生产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和管理能力。目前已在沙田柚、青梅、板栗、油茶、荔枝、龙眼、蔬菜、水产、养猪、养蜂等产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广大农户、基层技术人员提供了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深受欢迎和好评。

  此外,广东省农技协积极配合和承办省科协“三下乡”活动,与省委宣传部等7家省直机关部门、团委和妇联等人民团体、河源市政府和科协、省市学会及社会力量联合,带着农科专家大院、农民科普书屋、科普大篷车、农资科技服务、法律咨询服务、农村信息直通车、惠农成果及科技产品展示等二十多项活动项目走到农民身边。向群众派送了大批科普挂图、小册子、科普图书、科普声像资源包。科普大讲堂、专家讲座与技术培训等更是每场座无虚席,甚至连门外和窗口都挤满来取经的农民群众,其中一场养猪培训班由原来预计的150人增加到500多人。

  据介绍,2012年,广东省农技协将继续发挥基层农技协和农村专业人才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创新活动形式,深入农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和农村改革与发展;继续解决农民在发展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实现科技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根据基层农技协特色,加强“服务、指导、协调、管理”,引导有条件的农技协向股份合作制、多功能协会等高层次发展,提高各类农技协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壮大基层农技协的发展和服务能力,扩大宣传各地农技协的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提倡学科技、用科技、诚实守信经营,树立农技协的良好品牌形象。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