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现“巩固提高、创新发展”
超额完成“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任务
2015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纲要办的指导下,我省各地各部门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坚持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坚持服务民生、面向基层,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为核心,以长效机制建设为重点,以“巩固提高、创新发展”为要求,广泛组织开展基础性、群众性和经常性社会科普活动,全面实施《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年)》,超额完成“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工作目标任务,为提高全省公民科学素质,服务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完善工作机制,形成工作合力
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成立工作机构,建立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各部门职责分工,充分发挥各级纲要办的组织协调作用,及时调整完善各级各部门纲要办组成机构和人员,完善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职责,广泛形成工作合力。各地各部门通过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内部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加强本地本部门的工作力度,真正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分工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省纲要办及时组织召开2015年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国家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会议精神和省政府的有关要求,总结交流我省科学素质工作,确保全面完成我省“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任务。此外,积极协助中国科协开展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工作和开展广东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6.91%,比2010年的3.29%有大幅提升,增加了3.62个百分点,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超额完成了中国科协与广东省人民政府签订的“十二五”时期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05%的目标任务,得到中国科协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同时,省纲要办认真组织“十二五”《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情况督促检查工作。按照国家纲要办的部署,结合广东的实际,采取地方和部门自查为主、省纲要办抽查为辅的方式,分三个阶段开展全省《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督查工作。全面检查了全省各地、各部门履行纲要任务职责情况、政策制定和落实情况、保障和服务建设情况、实施《科学素质纲要》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对“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建议等。通过督查工作,对全省各地、各部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查找问题、完善措施,为制定“十三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方案提供有力依据。
此外,去年还组织开展了广东省“2016—2020年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和“广东省科普示范县(市、区)、镇”的创建工作。将创建工作纳入2015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重点,成立省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专门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举办基层科协创建工作业务培训班,明确创建标准和工作要求。结合广东的实际,按照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标准条件,同步开展广东省“科普示范县(市、区)和镇”的创建工作,制定了广东省创建2016—2020年度全国(省)科普示范县(市、区)、镇的指标体系,尤其明确申报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的人均科普经费标准从1.0元提高到1.5元,充分突出广东创建工作的高标准和严要求,得到各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广东省科协按照中国科协的工作部署,专门成立创建工作检查验收组,采取“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实地考查和量化评分”的方式,分三个组历时一周时间,对我省19个申报单位进行了全面检查验收,全部达到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镇的优秀标准,在推动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
稳步推进基础工程建设,广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
在推动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中,我省也稳步推进科学素质基础工程建设,围绕公众需求广泛开展主题科普活动。一方面,加强青少年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建设。全省各级教育部门深入实施农村中小学“新装备”工程,配备配好科学实验仪器、教具、音像设备、计算机等教学器材,深入实施“千校扶千校行动计划”和“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推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同时,大力开发、集成优秀科普资源,满足公众的科普需求。省科协举办全省科普剧创作与表演体验交流活动,加强科普剧创作理论研究,促进科普与文艺融合;组织开发编印科普挂图、科普口袋书、科普折页及公民科学素质读本,发放地市科协、中小学校和社区居民阅读使用。我省的环保、农业、林业、卫生、广电、安全、气象、地震等部门,也面向公众开发大批优质科普资源,为基层组织开展科学传播活动提供有效的资源保障。
在加强大众传媒的科学传播工作方面,各级媒体均加大科技宣传教育力度,培育和设立大众喜闻乐见的科技节目、科普栏目和科普信息平台,从不同的视角引导广大群众参与科普、激发公众科普兴趣。充分发挥全民科学素质纲要简报、南粤科普和社区与惠农专刊、全民科学素质网和岭南科普网等“一报二刊二网”的宣传作用,取得了“月月有科普工作简报、周周有科普内容专刊和天天有科普网上报道”的社会效果。此外,积极提升科普基础设施的服务功能。适应广大群众手机用户的新功能,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拓展科普信息传播渠道,扩大科普宣传教育影响力。组织开展2015年广东省“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让广大群众走进“流动科技馆”,体验科学魅力。加强科普教育基地管理,组织开展地方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完善科普基础设施,为广大公众提供更加人性化的科普公共服务,吸引广大公众走进科技馆。
2015年,我省各地各部门针对公众科普的需求,聚焦民生关注热点,广泛组织开展了“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食品安全周”、“全国科普日”和“广东省科技进步活动月”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社会性和经常性社会科普活动,在全省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同时,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开展社会公共科普服务。针对食品安全、节能减排、防灾减灾、安全生产、保障健康、垃圾分类、登革热等社会的热点问题,广泛组织开展社会公共科普服务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省卫生计生委在全省开展“健康知识进万家”系列专题宣传活动,省安全监管局在全省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系列活动,省食安办、省农业厅、省科协等单位,结合食品安全的新形势新要求,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省委宣传部、省环境保护厅开展“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月”活动,进一步拓宽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服务渠道,提升科学素质公共服务能力。
以点带面深入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不断提高
一方面,深入实施青少年科学教育“五个一”工程,认真组织开展各项青少年科技竞赛和科学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广东青少年科学教育品牌的示范作用,广泛组织开展各项青少年科技竞赛、广东省中学生英才计划、广东省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广东营和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科学教育实践活动,全省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的青少年学生达到500多万人次。大力抓好面向农村的惠民行动。各级科协、财政部门深入推进“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各级农业部门深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科技促进年、农业生态建设等各种农村科技服务工作;各级科协、宣传、科技、农业、卫计、妇联、团委、地震、气象、公安消防、农科等部门联合,深入农村组织开展全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千会服务千村”行动。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省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动员和组织广大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重大项目500多项,参与群众30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同时,各级财政、科协、文明办、科技部门,深入推进“社区科普益民计划”。目前,已创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301个,带动地方建立本级科普示范社区1500多个,已成为面向社区居民开展科普教育的重要载体。省总工会组织开展千万职工大培训行动,以广东职工教育网为载体,以举办“技能圆梦”培训班为形式,以提高职工技术技能素质为重点,促进职工的全面发展。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广泛开展技能比赛、创新成果评选活动。在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科学教育培训方面,各级组织、人事部门将科学技术内容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计划,对新进公务员、在职公务员、领导干部、农村党员等重点群体,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培训,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意识和运用科学技术处理日常工作能力。及时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配送公民科学素质阅读丛书,大力倡导和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一次科普活动、读一本科普图书、听一次科普讲座、阅览一次科普网”行动,提升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