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协新闻>要闻>半岛(中国)

第71期广东院士讲坛暨科技服务系列活动在穗举办
罗锡文院士畅谈科技创新

2016-01-05 作者:莫文艺 来源:广东科技报 【字体:
阅读:

12月30日,由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广东院士联络中心主办的第71期广东院士讲坛暨科技服务系列活动在广东科学馆举行。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冯日光出席了活动并致辞,广东省有关科技管理部门、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及科研人员等一百余人参加了活动。

第71期广东院士讲坛暨科技服务系列活动举办

冯日光对广东院士讲坛和科技服务系列活动工作提了三点意见:一是希望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要苦练内功,积极增强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手段、加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为院士专家和广大企业科技人员做好服务工作;二是希望企业同志们能学以致用,从自己的岗位做起,积极创新、主动创新,形成推动建设创新型广东的重大合力;三是希望企业界和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加强沟通联系,按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把科技服务工作做得更实、更接地气。

活动上,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作《对国农机装备科技创新的思考》专题讲座并和与会人员交流互动。

罗锡文院士作专题讲座

罗锡文指出,2014年国规模以上农机企业主营业务位居世界第一,们已成为世界农机制造大国,但我们不是世界农机强国,中国农机落后发达国家30年,“中国农机的差距主要表现设计、材料和制造三个方面,以设计理念为例,中国的设计理念是能用就行,越便宜越好,信息化技术应用刚刚起步,而发达国家则为好用才行,性能第一,信息化技术贯穿始终。”

“最大的差距就是创新。”罗锡文表示,我国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亟待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我国农业机械化领域和农机装备还有很多短板甚至是空白,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二是农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难以发挥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主题作用。三是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公益地位不明确,政府对公益性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持续稳定的机制尚未建立。四是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的基础礼物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不足,难以支撑重大农机产品创新和农艺制度改革。

罗锡文院士和与会人员交流互动

如何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科技创新?罗锡文指出,首先要实现全程全面的机械化的科技创新,包括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机械化,特别关注不用区域、不同作物和不同产业的机械化,以农机制造2025为契机,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和协调发展,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从基础抓起,加强协同创新。

讲座后,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黄国涛研究员作广东省政府科技资金项目申报讲座,对广东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低系列新政策进行梳理与解读。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副主任叶世豪介绍了广东版“海智计划”。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郑焕群部长介绍了“科技信息推广应用一站式服务”项目。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