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协新闻>要闻>半岛(中国)

2015年全省科协系统社会科普服务深入人心
5600多项重大科普活动项目惠民益民

2015-12-28 作者:黄善辉 来源:广东科技报 【字体:
阅读:

2015年,广东省科协科普工作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全面深化改革”为要求,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突出科普工作的大众性、基层性、基础性,坚持大联合、大协作,巩固提高,创新发展,广泛组织开展了系列群众性、基础性科普服务活动,为全面实现“十二五”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目标和省“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中心工作,主题科普活动办得有声有色

今年以来,全省科协系统充分调动社会资源,联合有关部门,广泛组织开展2015年广东省“全国科技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全国科普日”和“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全省环保宣传月、网络安全宣传周”等群众性科普活动。同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全国低碳日”等公众纪念日科普活动,举办“小红帽”广东红领巾应急避险教育、安全生产科技周等活动,推动科普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增强公众科学生活、卫生保健、减灾防灾、安全生产的科学意识。据统计,2015年,全省科协系统开展主题科普活动重大项目5600多项,参与人员和受益群众达3000多万人次,在全社会营造了浓厚的科普氛围,社会科普服务深入人心。

一方面,大力组织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科普活动。今年5-6月,结合年会的总体部署,围绕“创新引领未来、创新改变生活、创新在身边、创新圆梦想”的主线,面向广大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普活动。重点开展了科学家科普报告校园行、公众网络科普大赛、公众“科普一日游”等三大系列活动。年会期间,全省各地科协联合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组织开展重大科普活动1239项,实现了“报纸有内容、电视有影子、网络有素材、社会有声音”的效果,营造了全社会热爱科学、实践科学的良好氛围。

同时,深入组织开展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和“千会服务千村行动”。今年3月,在肇庆市怀集县举办2015年广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主场活动,示范引领全省各地持续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千会服务千村行动”。全省各地、各部门上下联动,动员和组织广大文化科技卫生工作者、志愿者,深入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重大项目500多项,受益群众1000多万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持续开展广东省“全国科技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活动。5月12日,举办了2015年广东省“全国科技周、全国防灾减灾日、全省科技进步活动月”主场活动暨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系列科普活动启动仪式。全省各地联合各有关部门,统一部署、上下联动,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社会公共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应急避险意识,提高科学防灾减灾能力和依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能力。

此外,精心组织2015年广东省“全国科普日”活动。9月11日起,根据全国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广东省科协积极组织发动全省科协系统、各级学会,联合科技、农业、教育、地震、消防、经信、气象等部门,整合资源、精心部署、创新方式,围绕“科技成就梦想,拥抱智慧生活”的主题,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内容,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2015年广东省“全国科普日”系列活动。广州市科协以“万众创新,共建智慧广州”为主题,组织大型科普嘉年华活动;惠州市惠城区科协开展科普进万家活动,将科技创新、健康咨询、环保宣传等科普便民知识送进千家万户;东莞市科协以“人人皆创客·创新赢未来”为主题,联合相关单位开展了首届东莞市创客嘉年华活动,让公众尤其是青少年,通过学习科学知识参与创新创造。据统计,2015年广东省“全国科普日”活动期间,全省组织开展社会公共科普便民服务活动重大项目280多项,参与人数350多万人次,发放科普宣传资料80多万份。省“全国科普日”活动深入人心,科普服务惠及广大群众,营造了全社会崇尚科学、追求创新的良好氛围。

汇聚社会力量,重点人群科学素质建设有新突破

一方面,持续推动青少年科学教育“五个一”工程,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积极组织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竞赛、科技实践能力挑战赛和虚拟机器人竞赛等四项全省示范性青少年科技竞赛活动,广泛开展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高校科学营广东营和广东省中学生英才计划等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举办粤东西北地区骨干科技教师研修班、省级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组织工作者培训班和全省青少年科技教师成果展示等活动,提高全省广大科技教师的科技教育能力和水平。先后举办第30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及第15届广东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参与科技竞赛和丰富多彩的科学实践体验活动,拓宽了科学思维视野,培养了科学探索兴趣,提高了科技实践能力,激发了青少年新奇的科学发现,点燃了青少年的未来科学梦想。

同时,深入实施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广东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高农民科学素质。2015年,省获国家表彰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3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个和农村科普带头人16人,奖补资金480万元;省级表彰广东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农村专业技术协会6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个和农村科普带头人5人,奖补资金220万元。开展2015年“千乡万村科普惠农行动”,通过举办科普讲座、现场咨询会、巡回义诊等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推动农村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助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今年12月,省科协又联合省财政厅组织评审推荐2016年全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和广东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向国家推荐申报先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9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8个和农村科普带头人19名,进一步扩大了农村科普惠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在提高城镇劳动者和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方面,充分发挥全国(省)“科普示范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推动社会科普服务进街道、进楼宇、进家庭。加强社区“科普组织、科普漂流书屋、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科普志愿者服务站和科普大学教学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公众科学素质教育体验馆(科普书吧)”试点建设,大力提升社区科普公共服务水平。2015年,省获国家表彰并命名“全国科普示范社区”33个,奖补资金660万元。今年12月4日,省科协联合省财政厅组织评审推荐2016年“全国科普示范社区”39个。

此外,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积极开展科学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结合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教育特点和工作需要,全省各地联合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举办科普专家报告会、科普专题讲座和“广东科普大讲堂”巡讲活动等各类科普报告,为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学习、科学执政和科学管理能力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大力倡导和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参加一次科普活动、读一本科普图书、听一次科普讲座和阅览一次科普网”行动,提高科学素质和工作能力。

完善基础建设,科普服务能力有新提升

一方面,面向基层,大力开展“科普大篷车”社会科普服务工作。充分发挥“科普大篷车”联盟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各地“科普大篷车”的运行和管理。2015年,广东科学馆的“科普大篷车”,深入广州、梅州、肇庆、佛山、清远、江门、韶关、揭阳等地,开展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的“三进”活动36个专题、49场,参观人数达190多万人次,发放资料34000份。组织开展2015年广东省“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9月、12月,省科协联合省科技厅,在河源市龙川县、和平县和江门市蓬江区、恩平市组织开展2015年广东省“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活动,以“体验科学、探索科学”为主题,通过“科学表演、科学实验、移动球幕影院、3D打印技术展示”等7个主题展区和价值150万元的50多件(套)展品,让广大群众走进“流动科技馆”,体验科学魅力,传播科学方法,“流动科技馆”在省科普工作中增添了一笔亮丽的色彩。

同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有效的社会科普服务。组织开展地方科技馆免费开放工作 ,充分发挥省各地科普教育基地的社会科普资源优势,广泛组织开展“科普一日游”和“科普自由行”活动。组织开展2015年度“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的认定工作,2015年我省有34家单位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组织开展2015年度省级科普教育基地申报评审工作,新认定“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13家。组织我省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科普中国—科学大观园”项目“畅游科普乐园,感触科学魅力”的活动,以公众网上科普为需求,通过网上导览科普、网上讲解科普和网上推送科普服务,展示科普教育基地精品内容,提升科普教育基地服务水平。据统计,全省国家(省)科普教育基地开展社会科普活动、特色科普活动和重大科普活动700多场次、参观人数达1900多万人次。

此外,加强科普资源的开发、共享与集成工作,繁荣科普作品创作,打造广东特色科普品牌。开发编印了一批科普挂图(海报)、科普口袋书(科普折页)、科普图书,免费下发基层,为各地各有关部门提供便捷有效的科普资源服务。举办第八届、第九届广东省“科普作品创作大赛”,以通俗易懂、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科技知识。在科普信息化建设方面,建设“广东微科普传播平台”,通过公众微博、微信、微视频、现场访谈线上直播互动等活动,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让广大群众玩转真科学,打造智慧生活。组织开展第二届“科普随手拍”微信摄影大赛,通过互联网+微信技术+科普的形式,用微信现场拍照投稿的方式参赛,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良好氛围。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