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开幕式暨第69期广东科协论坛举行
汪懋华院士做客广东科协论坛提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智慧农业发展
11月23日,第十三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开幕式暨广东科协论坛第69期报告会在广东科学馆大礼堂举行。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雄出席活动并宣布学术活动周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应邀作了《农业现代化与智慧农业发展展望》的学术报告。广东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何真主持学术活动周开幕式。广东省农业厅巡视员(党组成员)、省农学会会长蔡汉雄主持报告会。省科协领导同志,省科协第八届全省委员会委员,省相关社团组织及地市科协负责同志,省农业厅、省农科院、华南农大、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等单位领导,惠州、中山等周边市农学会代表,来自省、市农业行政、教学、科研部门单位的干部、科研人员、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朋友等,共约500人参加了这次活动。大礼堂全场座无虚席。
第十三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开幕式暨第69期广东科协论坛举行(张炜哲 摄)
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雄(中)宣布第十三届广东省科协学术活动周开幕(张炜哲 摄)
汪懋华院士指出,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四化”中,农业还是“断腿”,我们必须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根本动力,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发展理念转变引领发展方式转变,以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汪懋华作客第69期广东科协论坛(张炜哲 摄)
汪懋华院士还指出,新一代信息科技快速发展正深刻改变着世界,互联网、物联网、宽带化、移动化、智能化、大数据,引领新时代社会发展。智慧农业发展将引领面向农业与农村服务的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逐步实现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深度融合。我们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借鉴现代工业理念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和智慧农业发展,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信息强农惠农。
林雄一行参观在广东科学馆展出的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成立15周年学术成果汇报展(张炜哲 摄)
本次论坛由半岛(中国)主办,广东省农学会承办,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科普中心、广东科学馆、广东科技报社等单位协办。
共约500人参加此次活动(张炜哲 摄)
中国科协网、广东省科协网对本次活动作在线直播。>>点击进入在线直播页面
汪懋华,广东省兴宁市人。现任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教育部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农业部农业信息获取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科技专家,当代中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与高等农业工程教育承上启下的学术带头人之一。1956年毕业于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机械系本科,1962年6月在莫斯科获苏联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后到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农业电气化系任教。1984-1990年间曾任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副校长。1991-1992年,受原国家教委选派到曼谷亚洲理工学院(国际性研究生院)任教。1985-2003期间,历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经、农业机械化学科评议组”、“农业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农业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委员兼农业工程学科组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等。曾先后担任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工程专家组成员;国际农业工程协会农村电气化与能源分会副理事长;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和农业工程与装备专业组副组长;受聘为意大利国际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会成员,联合国亚太农业工程与机械中心技术委员会与理事会中方代表等。主要从事工程科技支撑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装备机电一体化与自动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农业应用、基于3S 技术的“精细农业”技术体系及智能信息支持技术、物联网与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与应用技术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先后主持了中国工程院重大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如:《振兴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的途径与对策》、《中国信息化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专题》、《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农业工程科技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物联网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精细农牧业专题》、《物联网在各重要领域的研究-农业领域专题》、《中国农业与农村信息化关键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农业工程学科发展现状与方向研究》等。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被授予国际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协会会士称号,2007年被遴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国际农业工程协会杰出贡献奖等。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