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协百个“科技服务站”给力经济社会发展
阅读: 次
6月14日,广东省科协召集部分省级学会秘书长、部分地市科协学会负责人在江门市召开省级学会创建科技服务站经验交流会。据了解,省科协自去年打破了学会传统的科技服务模式,启动“学会科技服务站”建设以来,省级学会依托专业镇和县(区)科协建立各类科技服务站近20个。据悉,十二五”期间,省科协所属学会要在全省建立100个“学会科技服务站”,更好地为全省经济发展服务。
长期以来,省级学会为企业、农民、专业镇及基层科协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大多是零打碎敲,个别服务,很难形成长期合作和规模效应。但广东省科协率先打破了学会传统的科技服务模式,自2010年开始探索创建“学会科技服务站”,为学会开展科技服务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让学会找到了更加快速、更加便捷、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服务途径,使学会的科技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而且增强学会实力和服务能力。
找到了科技服务的广阔舞台
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省级学会离基层较远,没有科技服务站这个了解供需双方需求的“中转站”,就很难对基层的科技服务需求进行及时了解和解决,学会会员中的很多科研成果也无法推广和应用。有了科技服务站这个平台,就为学会组织会员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服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及服务空间。
如省食品学会领导对建站工作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先后在中山、江门建立了三个科技服务站,为当地食品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省园艺学会领导把建站工作作为学会改革的重点,行动迅速,先后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七个科技服务站,并做了大量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促进了全省园艺、果树、蔬菜业的发展。
又如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在清新县科协建立科技服务站之后,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积极开展决策咨询、企业技术攻关、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社区科普工作,为清新县的科技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力和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三服务一加强”是学会的办会宗旨。但如何更好地开展“三个服务”工作,如何增强学会的实力和服务能力,这是多年来困扰学会的一大难题。广东省是工业大省,各种企业尤其中小企业遍布全省,各种专业镇270多个,企业的转型升级、专业镇的技术改造、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学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建立“学会科技服务站”,既为学会更好地开展“三个服务”工作找到了一个重要抓手,也为学会增强自身实力和服务能力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如省甘蔗学会在湛江甘蔗研究所建立科技服务站半年多来,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课题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等形式获得政府项目经费资助230万元,被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省中小企业公益技术服务平台。省空间结构学会在东莞市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设立联络处一年来,充分发挥学会的人才智力优势,先后开展了五个方面的科技服务工作,促进了当地相关企业的发展,学会的实力也明显增强。又如省园艺学会在开展科技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加强组织建设,先后吸收了近200名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壮大了学会的实力。
出台《意见》持续推进建站工作
建立“学会科技服务站”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目前正处在探索阶段。据了解,为了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不断完善,广东省科协在初步调查研究和吸收各建站学会的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省级学会建立科技服务站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
关于建站的指导思想问题,《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学会科技服务站”,以学会专家为依托,以科技服务为纽带,以企业、院校、专业镇、农村和社区科技需求为导向,以大联合、大协作为工作方式,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学会实力增强为目标,学会主导,科协协助,面向基层,长期服务为机制,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为了确保“学会科技服务站”的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意见》提出了因会制宜,统筹规划;立足需求,双向选择;面向基层,讲求实效;上下连动,合作共赢等4条工作原则。据了解,在建站的过程中,将坚持条件成熟一个就建立一个,避免一哄而起,滥芋充数;而且不搞“拉郎配”,一头热。特别是在科技服务站的工作内容上,《意见》要求各学会一定要牢固树立为企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足基层,面向企业,面向农村,扎扎实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农民提供帮助,讲求实际效果,防止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
长期以来,省级学会为企业、农民、专业镇及基层科协开展科技服务工作,大多是零打碎敲,个别服务,很难形成长期合作和规模效应。但广东省科协率先打破了学会传统的科技服务模式,自2010年开始探索创建“学会科技服务站”,为学会开展科技服务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让学会找到了更加快速、更加便捷、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服务途径,使学会的科技服务工作更加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而且增强学会实力和服务能力。
找到了科技服务的广阔舞台
学会作为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省级学会离基层较远,没有科技服务站这个了解供需双方需求的“中转站”,就很难对基层的科技服务需求进行及时了解和解决,学会会员中的很多科研成果也无法推广和应用。有了科技服务站这个平台,就为学会组织会员开展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服务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及服务空间。
如省食品学会领导对建站工作高度重视,真抓实干,先后在中山、江门建立了三个科技服务站,为当地食品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省园艺学会领导把建站工作作为学会改革的重点,行动迅速,先后在全省各地建立了七个科技服务站,并做了大量科技培训、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工作,促进了全省园艺、果树、蔬菜业的发展。
又如省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在清新县科协建立科技服务站之后,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积极开展决策咨询、企业技术攻关、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社区科普工作,为清新县的科技服务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实力和服务能力得到增强
“三服务一加强”是学会的办会宗旨。但如何更好地开展“三个服务”工作,如何增强学会的实力和服务能力,这是多年来困扰学会的一大难题。广东省是工业大省,各种企业尤其中小企业遍布全省,各种专业镇270多个,企业的转型升级、专业镇的技术改造、农业新技术的推广,都需要学会提供技术支持和科技服务。建立“学会科技服务站”,既为学会更好地开展“三个服务”工作找到了一个重要抓手,也为学会增强自身实力和服务能力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
如省甘蔗学会在湛江甘蔗研究所建立科技服务站半年多来,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以课题研究和技术成果转化等形式获得政府项目经费资助230万元,被省中小企业局认定为省中小企业公益技术服务平台。省空间结构学会在东莞市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设立联络处一年来,充分发挥学会的人才智力优势,先后开展了五个方面的科技服务工作,促进了当地相关企业的发展,学会的实力也明显增强。又如省园艺学会在开展科技服务的过程中注重加强组织建设,先后吸收了近200名个人会员和单位会员,壮大了学会的实力。
出台《意见》持续推进建站工作
建立“学会科技服务站”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目前正处在探索阶段。据了解,为了使这项工作有章可循,不断完善,广东省科协在初步调查研究和吸收各建站学会的经验的基础上,起草了《关于省级学会建立科技服务站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
关于建站的指导思想问题,《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学会科技服务站”,以学会专家为依托,以科技服务为纽带,以企业、院校、专业镇、农村和社区科技需求为导向,以大联合、大协作为工作方式,以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农民增产增收、公民科学素质提高、学会实力增强为目标,学会主导,科协协助,面向基层,长期服务为机制,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为建设创新型广东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为了确保“学会科技服务站”的发展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意见》提出了因会制宜,统筹规划;立足需求,双向选择;面向基层,讲求实效;上下连动,合作共赢等4条工作原则。据了解,在建站的过程中,将坚持条件成熟一个就建立一个,避免一哄而起,滥芋充数;而且不搞“拉郎配”,一头热。特别是在科技服务站的工作内容上,《意见》要求各学会一定要牢固树立为企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立足基层,面向企业,面向农村,扎扎实实为企业排忧解难,为农民提供帮助,讲求实际效果,防止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