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了“家”便找到了幸福——来自东莞科技工作者的调查

自“幸福广东”概念提出后,从官方到民间激起阵阵涟漪。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幸福成了最强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而对于幸福,东莞的科技工作者有着他们自己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找到了科协,便找到了“家”。找到了“家”,便找到了幸福!
成长中有“家”的帮助
张巧利,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1999年初来到东莞,此前在内地一所高校任教。在她记忆中,以前要参加一些全国性学术论坛,费尽周折才勉强筹够费用。而来到东莞后,这些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张巧利说,主要得益于东莞科协对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会议的项目资助。
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各种国内外的高层次学术会议是一个学术交流和提升业务素质和能力的大舞台。但是,目前在国内,大多数单位并没有专门的经费资助科技工作者参加这些学术会议,又或者说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
2008年6月底,第十届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年会在北京召开。张巧利在东莞市科协的资助下得以成行参加。“这对于我们基层疾病防控一线科研人员的帮助是相当大。”张巧利说。在东莞,张巧利只是得益者之一。东莞科协每年都至少资助一名科技工作者参加国内外高层次学术交流会议。
在关心科技工作者的成长方面,东莞市科协可以说不遗余力。“这书也是科协资助出版的。”东莞市中心血站的何子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拿出一本《临床输血质量管理指南》。这是一本适合涉及临床输血的管理者、医、护、技人员阅读,亦可用于临床输血质量管理的全员培训教材。
自2009年以来,东莞市科协资助科技工作者出版专著4本,资助金额达14.6万元。而在科技工作者的职称评审上,东莞市科协也没少花钱:晋升正高每人资助1500元,晋升副高每人资助1000元。
享受了职称晋升资助的科技工作者之一——石龙博爱医院的陈润芳说,“深刻感受到了科协对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关心。”
据统计,近三年来,东莞市科协在资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方面总投入超过30万。其中,资助了180名科技工作者职称晋升,资助金额达20.2万元。
工作中有“家”的支持
在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打击后,加强科技创新、加速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东莞唯一的选择。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如何吸引并留住科技人才,成为摆在东莞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一般大企业的科技人员,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职称晋升、健康体检等,均无忧虑,“但从大企业出来之后,便找不到‘家’、找不到‘娘’了。”东莞天龙阿克达电子有限公司的张宇昕说,庆幸的是,自己找到了科协,找到了“家”。让张宇昕没想到的是,东莞市科协的触角是如此之长,一个只有200来人企业的科技人员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东莞市科协正是针对当地中小企业占大多数的情况,将科协的基层组织延伸到了企业。“以前我不喜欢跟政府部门打交道,也没想过要跟科协打交道。”普信工业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卫华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是当地科协一而再再而三地通过电话、面谈等与他进行沟通,他才慢慢体会了科协是真心实意地为科技人员着想,为企业留住人才着想。
近年来,东莞市科协依托镇街科协对镇街所在科技企业进行广泛发动和组织,不厌其烦地宣传企业科协的优越性,并且对企业成立科协组织进行悉心的指导和帮助。与此同时,东莞市科协还通过项目评审,选择性地对企业科协开展教育培训、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给予一定金额的项目经费资助。
东莞生益科技半年前成立企业科协,而且也在当年享受到了东莞市科协对企业科协培训科技人员的支持。2010年10月20日,东莞市科协请来了著名TRIZ理论专家、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檀润华教授及其团队对企业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方法培训。生益科技总工程师苏晓声感慨,培训班对企业高级研发人员的培养的意义太重要了,“对我们企业来说,如此高质量的免费培训是难能可贵的。”
同样组建了企业科协,享受了东莞市科协资助的广发制药有限公司的工程师安天祥说,“原本企业培训就是企业必不可少的投入,而科协的支持可以说是锦上添花!”安天祥认为,东莞市科协对科技人员关心的功夫可以说是做到家了。
据统计,如今,东莞市成立的企业科协已经超过644家;面向企业科协、企业一线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开展系列课程培训,仅2010年合计培训2566人次。
生活中有“家”的关爱
常言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在东莞,科技人员的健康状况被摆在了重要位置。如今,这里的科技人员可以享受免费体检虽然已经不是新鲜事,但还是让很多在东莞工作的科技人员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豪。
东莞理工学院的刘继云2006年之前,曾在上海等地工作。她说,当自己拿到东莞市科协发来的体检通知时,心里涌动的是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就算东莞市科协不给钱,自己也是要体检的。但意义不在于那点钱,而是真的让人有‘家’的感觉。”刘继云说,相比之下,一些地方对科技人员的重视程度并不足够。对此,张宇昕也有同感。他说,当自己跟在其他地方工作的同学说到东莞有针对科技人员开展的免费体检等好处时,同学都不太相信,“从另一个侧面也说明了东莞市科协确实是在用心用情,如家人般地关爱在东莞工作的科技人员。”
东莞市科技人才健康检查专项工作是2009年正式启动的。截至目前,已有超过2579名科技人员享受免费健康体检,两年累计投入经费185.15万元。
对于东莞科协的服务工作,东莞市彩丽建筑维护技术有限公司的何玉成表示,“如果满分是100分,那么可以打101分。”他举例说,科技工作者个体在维护自己权益时往往会比较薄弱,但有了科协这个“家”也便有了底气。据统计,2010年东莞市科协共答复科技工作者法律、知识产权咨询79人次。
访谈
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工作才能上台阶
东莞市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连希波谈科技人才服务工作
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国家以及省市人才规划纲要等都对为各级科协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提供了难得机遇,也对科协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那么科协如何把握机遇,做好科技人才工作,推动科协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东莞市科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连希波在接受广东科技报记者专访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以科技工作者为本,当好伯乐、保姆与红娘。
出发点和落脚点 均是科技工作者
记者(下简称记):科协作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举荐人才,推动用好用活人才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对于这种独特的优势,您是如何理解的?
连希波(下简称连):科协不同于政府部门,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既没有钱也没有权,最宝贵的财富便是广大的科技工作者。科协工作的出发点是科技工作者,落脚点也在科技工作者。对“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美誉,我们始终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牢固树立以科技工作者为本的思想,用真心用真情建好“科技工作者之家”,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将科技工作者凝聚起来,并给他们干事创业的平台,发挥他们的作用,实现他们的价值。
用真心,他们感觉到了“家”的温暖
记:听在莞的科技工作者反映,自东莞市科协七大以来,他们越来越幸福了,科协是怎么为他们制造幸福的?
连:目前,东莞面临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要比其他地方大得多,把科技人才留住,也就留住了转型升级的希望;把科技人才服务好,也就是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换言之,只有科技工作者幸福了,东莞才会幸福!
正是抱着这种理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我们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主要是推动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资助他们职称晋升、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等。从细微处着手,在企业科协发力,用真心真感情去凝聚力量。
正是因为用真心,他们感觉到了家的温暖。同时,东莞的创新创业大环境越来越好,他们也会越来越幸福。而我们要做的工作也会越来越多。
自觉地把科协人才工作 融入全市工作中
记:我们注意到,东莞市科协除了服务好科技人才之外,在人才引进方面也做了不少努力。请您介绍一下目前的情况以及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连:我们做好在莞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服务工作,也就是为了营造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以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来东莞创新创业。2011年,我们将加强与中国旅美科技协会联系,邀请其来莞与我市企业举办高科技项目对接洽谈。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够引进一些高层次科技人才。同时,我们也将更加自觉地把科协人才工作融入全市的人才工作全局之中,在育才、引才、荐才、用才中发挥关键独特作用。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