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协新闻>要闻>半岛(中国)

科学发展需超前意识和创新精神

2014-06-12 来源: 【字体:
阅读:

  日前,广东院士联络中心联合珠海市委、市政府组织正在珠海休养考察的院士召开了座谈会。会上,院士们认为,珠海经济特区30年的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便是具有超前意识,重视科技、重视人才、重视教育,敢于改革富于创新。院士们指出,今后30年的科学发展还必须坚持超前的意识,敢想敢干,以科技为先导,以人才为保障,继续锐意改革创新!

    会议由珠海市委常委、秘书长、组织部长刘振新主持,市委副书记钱芳莉出席并讲话。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杨豪标代表广东院士联络中心出席并发表讲话。会上,钱芳莉向出席座谈会的各位院士介绍了珠海市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实施情况,并表示期待和欢迎在粤工作的院士为珠海的建设献计出力。

    会上,各位院士围绕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要求,根据自己专业领域,结合珠海市的产业实际,就提高珠海市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引进人才和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率先探索走生态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步伐,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等建言献策,气氛热烈。

院士观点摘录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永根教授: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珠海的后发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地区因为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而付出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相比珠三角其他城市,珠海的生态环境30年没变。这说明珠海在环境保护方面走在了珠三角城市的前列。虽然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对慢了一些,但这是可喜的,也是应该坚持的。为此,珠海市应顶得住传统发展模式的压力,抗得住一时快慢得失的干扰,守得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底线,以实现科学发展。作为搞农业的,我特别建议珠海一定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业生态系统!这不仅是生态环境的问题,更是粮食安全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原院长、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谢先德研究员:
可与高校院所合作定向培养高层次人才

    珠海人才紧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紧缺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重金重奖吸引人才是一种不错的做法。而珠海市在重奖科技人才可以说是开全国先河的,而且一直都在坚持。这方面很好。但除了资金之外,创业创新的环境也是相当重要。我们不担心珠海的自然生态环境,关心的是人来了怎么留住。我认为,给引进的人才提供好的服务好的创业环境才能留得住人留得住心。不一定是钱,政策比钱更重要。只有把人留住才能更好地培养本土的人才,尤其是本土的高层次人才。对此,珠海可考虑跟高校院所合作,根据珠海的产业实际定向地培养本土高层次人才。

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教授:
以龙头企业带动当地优势产业集聚

    在经济特区中,珠海的经济规模并不大,相对于深圳等特区而言,可以说是后发的地区。那么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后来者居上呢?我认为:一是拥有完善的软件、硬件等基础设施;二是能够培养与国际发展形势相适应的人才;三是有一个大胆改革、勇于创新、用心服务的,能够适应发展新趋势的政府。对照珠海的实际情况,三个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此外,珠海提出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我想首要一点是要充分发挥和挖掘当地优势产业的集聚效应。比如说家电电气产业,珠海格力是中外有名,但产业集聚效应并没有很好地发挥;又比如生物医药产业,丽珠制药也响当当的,但该产业也只是‘一棵大树’,没有形成‘森林’。

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颂豪教授:
珠海的高校应走教学科研并重之路

    珠海在合作办学、培养人才方面在全国也是走得比较前的。虽然面临着不少问题,但这种合作模式还是值得肯定的,是成功的。我们不能忽视其取得的成果。当前,在办学规模已经上了一个层次的基础上,珠海应该考虑的是稳住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创新办学机制,走教学和科研并重之路。因为从这几天的考察中,我始终感觉到珠海的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相当有限,比如说LED的芯片技术还是别人的。珠海坐拥这么多名牌高校,虽然是二级学院会受到一些政策限制,但可以勇于改革,创新机制,借力当地高校其本部的科技人力资源,提高珠海高校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服务珠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