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科普工作洒下“光”和“热”
人物
秦兆年 我国著名电化教学专家,华南师范大学退休副教授,广东省老科技工作者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1986年底放弃在部队的优厚待遇,转业到华南师范大学,任该校电教系副主任,兼广东省高校电教协会秘书长。1995年退休后,坚持自费搞科研,先后研究出1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3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获得各级奖励,被誉为科研界的“常青松”。兼任“科教兴国、科教支农”专家服务团常务副团长,广东省科普志愿者协会理事,从事志愿者服务工作;下乡扶贫支教,义务到边远贫困地区讲学、办培训班, 14年如一日,坚持不懈。2003年底被评为广东省“老有所为”优秀老科技工作者;2005年1月入选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在省、地(市)、县作报告30多场次。2008年1月,被评为“广州十佳科普志愿者”。
“嫦娥一号”如何向地面传递信号,人耳为什么能听到声音,飞机是怎样飞起来的……台上,一个头发花白、年逾古稀的老人边演示各个动态教学软件,边解析其中的原理;台下,孩子们正听得入迷。这是秦兆年为广州市石牌地区外来工子女开展科普讲座的一个场景。10多年来,他退而不休,开展各类科普专题报告会近300场次,足迹遍及各大城市、西部以及广东的边远山区,为当地洒下了“光”和“热”。
一颗雄心:做科研的“常青树”
秦兆年一直坚持搞科研,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断“充电”。然而,在退休后,学习、科研条件变了,一无经费,二无场地,三无助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他就把家里当作实验室,并投入近10万元购买现代多媒体设备,克服了人员、场地、资金等各种困难。同时,他还常常自掏路费奔赴全国各地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了解国内电化教学科研方面的最新进展。
经过多次外出考察,他了解到国内的许多中小学都购置了现代化的电教设备进行多媒体教学,但由于片面追求高、精、尖,忽视了常规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致使现有的很多教育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针对这一情况,秦兆年及其学生开始对教育设备及软件进行研制。他们研究出的“视频演示仪动态综合装置”,使视频演示仪的教学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属于世界首创。
“一张只需一毛钱的‘胶片’,通过投影仪就能生动地告诉你水分是怎样被吸收的,花粉是怎样传播的,同时还可以模拟电流的流动、声音的传播、血液的循环、工艺的流程和机械的运动等。” 秦兆年说,这种“视频演示仪动态教学软件”,只需用简单的仪器,就能把复杂抽象的理论通过类似动画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表现出来,不仅让学生易于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且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打破了国外认为多媒体视频演示仪无需制作教学软件的误区。
一片光:照亮孩子们的前程
10多年来,秦兆年除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外,还不忘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要做好志愿者服务工作,就要用新思想和前沿科技培育青少年。”为此,他在校内开展了“爱生助青”义务导学活动,积极指导大学生进行校外科研。目前,他共指导了5个科研小组,在不影响学生上课的前提下,利用周末、晚上开展研究,编制出了一套具有创新意义的教学软件。
秦兆年提出了“五整合综合教学法”,把政治与技术、教书与做人、理论与实际、教学与艺术、学习与创新整合在一起,改变了政治思想品德教育的一本书、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创建了图、文、声、像与动画并茂、寓教于乐的现代教学的新模式。这种“光动媒”特色教学的应用,达到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节约教育经费的效果,使全国价值20多亿元的旧弃电教资源(投影器、幻灯机等)得到了重新利用,对提高中、小学科教育的教学质量、引导青少年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同时,针对社会上部分青少年上网成瘾,缺乏公德与不求上进等问题,秦兆年主动与社区、街道、农村联系,为青少年开设了“人生价值/理想与创业,做一名有志青年”、“让网络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等专题讲座。他还常常到贫困地区讲课,想方设法提高当地的教学质量。2002年,了解到地处河源山区的和平县的升学率连年下降,秦兆年带领讲课团赶去辅导。经过一年的努力,2003年,该县的升学率在上一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
一分热:温暖山区人民的心
除了指导青少年成长,秦兆年还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到贫困地区进行科教扶贫。山区条件落后,到那里支教,困难不少。没有专车,他就自己去挤火车、坐汽车,经常要在路上颠簸五、六个小时;没有住处,他就和当地的学生、教师挤住在简陋的平房里,风餐露宿。为了节省时间,他经常是上午、下午连着讲课,腿都站疼了,却没要过任何报酬,甚至还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购买教材、设备捐赠给地方。
有一次,在广东连平县田园镇举办教师培训班时,镇里连招待所也没有,秦兆年就和学生同住一栋平房,房内既无洗手间,也无自来水,床是用木板加木凳拼成的,高低不平,窗户没有玻璃,是用木条加塑料薄膜钉成的。学生每天送一桶水给他洗漱,而吃饭要到老师家搭伙。但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始终坚持站着为学生讲课,经常上午、下午连着讲,累得腰酸腿痛,咽喉发炎,还边服药边讲课。
一段时间后,秦兆年意识到个人扶贫虽有成效,却力小面窄,必须组织起来,把科教支农的个人行为变成群体行为。在2002年底召开的广东省老科技工作者联合会理事会上,他倡议组建“科教兴国、科教支农专家服务团”,为广大农村送知识、送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2003年3月,老科技工作者联合会“科教兴国、科教支农专家服务团”正式成立,他担任了该服务团的常务副团长。
服务团成立后短短一年时间,秦兆年和专家们积极为“三农”问题办实事,先后10多次赴广东省和平、连平、新丰、乐昌、阳山等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在那里开设“科教支农”专题学术讲座,对骨干教师进行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对果农进行果梅优质丰产的培训,对农村失业、失学青年进行人生价值、理想与创业的培训讲座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中,专家团义务帮助阳春市创出了名牌产品“马水桔”,使当地农民迅速脱贫致富;帮助新丰县猪场解决了久未解决的猪患皮肤病的问题;同时还帮助和平县解决了金娘子酒的沉淀问题。
一种精神:献完花甲献古稀
“作为科普志愿者,永没有退休的那一天。”秦兆年说,他虽然退休了,但在家坐不住,总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步入古稀了,我还要从零开始,努力奉献,再创新功”,“献完花甲,再献古稀,再干10年,再做3件实事。”73岁的老人兴奋地说,他还要培训更多的大、中、小学教师,包括立志当教师的大学生;编写一批有关农民培训的教材;开发一套运用电脑多媒体的思想教育软件。
目前,他策划的科普项目“光动媒技术进社区科普活动”已被广州市科技局批准并正式立项,目前己组成了60人的科研小组,分6个子课题进行研究。近期,还策划与广东省科普信息中心联合开发的光动媒科普图书系列,首本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光动媒图书已进入最后的审稿阶段。据悉,此次光动媒科普图书还属首创。同时,他还计划在全省各地开设“四大讲座”,包括“科普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专题讲座、当代大学生成才导学讲座、现代教师综合素质导教讲座以及“科教支农,智力扶贫”科学讲座等,在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中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