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协新闻>要闻>半岛(中国)

2008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在京举行

2014-06-12 来源: 【字体:
阅读:

  3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北京铁道大厦举行2008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齐让,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冯长根等领导出席了发布会。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常务副院长白春礼介绍了2007-2008年度学科进展情况,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介绍了2007年度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情况。全国人大、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水利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有关部委领导,中国科协学术与学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参加本次学科发展专题研究的全国学会的首席专家、学科发展报告主编及学会负责人,中国科学院有关院所、部分在京重点院校、主要图书馆、出版社、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资助的期刊及其它全国学会代表、60余家媒体记者共300余人出席了此次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宋南平主持。

  建立年度学术建设发布会制度,是中国科协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进一步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与渗透,展示学科发展风貌,促进多学科协调发展,提升我国科技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并逐步树立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学会在引领学科发展研究方面的导向性和权威性所实施的一项重大学术建设工程。据介绍,学术建设发布会于每年3月召开,目的是向科技界和全社会公开发布上一年度我国相关学科进展和科技期刊发展情况,建立权威性学科进展发布机制和平台。首次中国科协学术建设发布会于2007年3月20日在北京举行,发布了力学等30个一级学科研究进展情况和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发展状况。

  本次发布会是中国科协第二次举行学术建设发布会,发布我国物理学等20个学科2007年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和中国科协898种科技期刊的发展状况。学科进展报告包括物理学、天文学、海洋科学、生物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水利、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航天科学技术、核科学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能源科学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园艺学、畜牧兽医科学、植物保护学、作物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城市科学、车辆工程等20个学科的《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和全面反映这20个学科进展情况的《学科发展报告综合卷(2007-2008)》。

  《学科发展报告(2007-2008)》由中国科协组织22个相关全国学会的40多位院士和600多位专家学者编撰完成,近1800位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分别对本学科的发展研究报告展开研讨并提出修改意见。这套由21卷、600余万字构成的《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2007—2008)》,对所涉及学科近年来国内外科学前沿发展情况进行跟踪,回顾总结并科学评价了近年来上述20个学科的新进展、新成果、新见解、新观点、新方法、新技术等,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前沿性;报告根据本学科发展现状、动态、趋势以及国际比较和战略需求,展望本学科的发展前景,提出了本学科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体现了学科发展研究的前瞻性。报告由本学科领域首席科学家牵头、相关学术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研究,集中了本学科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学术上的真知灼见,突出了学科发展研究的权威性。这是参与这些研究的全国学会和科学家、科技专家研究智慧的结晶,也是他们学术风尚和科学责任的体现。

  据介绍,通过对物理学等20个学科的综合分析,学科发展呈现出如下六个特点和趋势:

  ①基础研究呈现较快发展态势。譬如,在物理学领域,我国理论物理学家在CP(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和夸克-轻子味物理的理论等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我国学者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将微结构引入介电晶体,构成了介电体超晶格,该研究有很强的创新性,该项目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我国科学家在声学方面对扫描电声成像机理的深入研究被国际上公认为最为完整的理论。这些成果显示了我国物理学的快速发展。

  ②战略需求引领学科快速发展。譬如,2007年10月24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取得圆满成功。该项目在深空探测领域突破了卫星的轨道设计、热控制、测控数传、定向天线和制导、导航、控制等关键技术,卫星的技术水平跻身世界同类月球探测器的先进行列。“探月工程”的实施促进了我国航天科学与技术学科的高速、迅猛发展。

  ③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潜能。譬如,我国航天科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建设、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众多领域,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以及国际影响。近年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数十次连续成功发射、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应用卫星实现系列化、平台化发展,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明显提高;神舟五号、神舟六号圆满完成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首次“探月工程”成功实施,成为我国航天史上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上述成果均成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标志性成果,进一步提升了我国的整体竞争实力。

  ④成果应用促进国民经济建设。譬如,工程热物理学领域,中国学者对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及传热研究取得重要成果,开拓了我国能源洁净转化和安全利用的新途径,具有显著的应用效益,该成果荣获200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在核科学技术领域,秦山二期核电站是我国首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2台65万kW商用压水堆核电站,它的建成使我国实现了由自主建设小型原型堆核电站到自主建设大型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对促进我国核电国产化发展,进而拉动国民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控制科学与工程领域,我国学者对于“复杂生产制造过程实时、智能控制与优化理论和方法”研究取得了多项原创性研究成果,2006年和2007年分获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为满足我国冶金、化工、纺织等行业大中型制造企业对复杂生产制造过程控制与优化技术的实际需要做出了贡献。

  ⑤交流合作增添学科发展活力。譬如,物理学领域,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和国际热核聚变堆(ITER)等项目,都是国际合作大科学工程的极好范例;许多重要研究机构都聘有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一流物理学家共同开展研究工作,大量的基础研究项目都需借助其他国家的先进仪器设备进行实验,一些重大科技成果往往是跨国合作研究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利益共分的结果,交流与合作已成为现代物理学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不可或缺的途径。在天文学领域,羊八井宇宙线观测站是借助日本和意大利的资金、技术和研究力量,共同合作完成的, 2007年12月,该观测站被我国科学技术部授予“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称号;“银河系磁场的研究”项目是我国天文学家与德国马普学会合作完成的,他们借助了德国的100 m射电望远镜、澳大利亚的帕克斯64 m射电望远镜、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的甚大阵望远镜等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攻克宇宙磁场的起源和演化问题中的关键难题。

  ⑥重大突破尚待理论方法创新。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史和科学技术进步历程,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重大跨越、重要发现和重大发明,无不与思维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创新密切相关。虽然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创新文化培育、学科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开展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科学技术也得以长足发展,但是,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整体水平相比,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总体水平还相对落后,创新文化的氛围还不容乐观,原始创新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生产关系与科技生产力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一些学科许多研究领域整体还处于落后或跟踪状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重大科技成果数量还不够多,能够总揽全局的战略科学家和能够带领团队攻克国际前沿领域课题的领衔科学家的数量还很缺乏。还有个别学科活力不足,过于封闭,相关的研究领域队伍建设滞后,因而发展缓慢,令人忧虑。今后,我国各个学科期望有更高水平的迅猛发展,各学科领域期望涌现更多重大的科技突破,应该更加重视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

  会议发布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年度发展状况。到2007年底,中国科协及其全国学会主办和参与主办的科技期刊共计898种。作为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有代表性的刊群,特别是在国家财政专项支持下,从2006年开始启动实施的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注入了新的活力,取得明显成效。中国科协科技期刊2006—2007年度整体发展与中国科技期刊同步,各项指标的增长幅度达到甚至超过了中国科技期刊总体增长幅度。根据对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07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的统计,565种被收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即年指标、基金论文比和国际论文比等重要学术指标的平均值均高于该引证报告收录期刊总体的平均水平;同时,2007年度收录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各项指标值也高于2006年度收录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尤其是平均被引频次增长幅度较大,增长了179次,超过同期该引证报告收录期刊总体平均被引频次的增长幅度(116次)。根据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发布的2006年度《期刊引证报告》,中国科协科技期刊2006年度被收录的41种期刊,平均被引频次为948次,平均影响因子为0.586,分别较上年增加163次和0.019。

  多年来,特别是中国科协“七大”以来,中国科协十分重视学术建设,坚持以促进学科发展和原始创新为目标,以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和成效为抓手,以学术会议和学术期刊为手段,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性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尊重首创精神,明确创新导向,活跃学术思想,鼓励学术争鸣,创造良好的学术民主氛围,努力搭建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学科发展服务、为政府决策服务的学术交流平台,大力打造学术交流品牌,对传统的中国科协年会、青年科学家论坛等学术项目进行重要调整和创新,并创立了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系列活动,建立了学科进展发布制度和科技期刊发展发布制度,启动了科技期刊精品工程等一系列促进学术建设的重点项目,在科技界乃至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