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千会万企金桥工程”在佛山启动
广东省“千会万企金桥工程”9月18日在佛山宣布启动,计划未来4年组织发动千家以上学会与万家以上企业开展合作,实现新增产值一万亿元以上。佛山市一批企业、园区与多个学会签订了合作协议。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雄、佛山市代市长鲁毅、广东省科协主席黄达人等领导出席了活动。
活动现场(邹淑敏 摄)
省科协主席黄达人表示,希望通过工程实施,有效地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信息疏通管道、搭建平台,引导专家学者走向社会、面向市场,深入企业开展成果转化、科技攻关、项目合作等。“‘千会万企金桥工程’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与佛山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科技服务业的目标一致。”代市长鲁毅说,佛山将抓住这一大好契机,用好全省科协系统的优质资源,同时大力指导和扶持佛山市科技社团,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争取“会企协作”结出丰硕成果。
广东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雄同志宣布启动(邹淑敏 摄)
广东省科协主席黄达人同志发表讲话(邹淑敏 摄)
佛山市代市长鲁毅同志发表讲话(左二)(邹淑敏 摄)
15个省、市级学会(科技社团)与企业对接合作项目在启动仪式上现场签约。其中,包括省食品学会与佛山隐雪食品公司、省园林学会与佛山林科所的科技服务站项目,省电源学会和华南电源科技园的合作项目。
签约现场(邹淑敏 摄)
新晋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勇以“致力科技创新 助推新兴产业”为题,为论坛活动拉开序幕,高屋建瓴阐释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的深刻关系。同时作为能源科学研究专家,提出“大力开发挖掘城镇垃圾,倒逼社会管理模式改变,促进社会更好更健康的持续发展。”
中国工程院陈勇院士作报告(邹淑敏 摄)
“当今世界,代表创新含金量的科技指数与各国GDP关系紧密。越是发达国家,人均GDP增长与科技指数的关系越是紧密。”陈勇直言,正是创新的缺失,造成我国企业中、高档技术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缺乏优势。科技创新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陈勇逐一列举:18世纪中叶蒸汽机广泛使用,机器大工业出现,生产力发展突飞猛进;19世纪中叶,电磁学的发展引发了电力技术革命;20世纪中叶至今,微电子、核能、超导、人造卫星、基因工程以及海洋等六大科技崛起;“21世纪,人类将在许多理论和微观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一些传统的生产方式将被颠覆。”
“实施科技创新,必须认识三大作用、坚持三个理念。”陈勇说。科技创新具有支撑产业发展、提升竞争能力、增强战略储备三大作用。而实施科技创新必须坚持三个理念,即:发展新兴产业,如果只做产业链中的低端工作,将形成新的落后;在高端技术领域,如果没有先进的制造装备,依然无法处于领先;而在重要制造领域,如果只有关键技术而无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仍难发挥作用。“但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就如同科技创新,需要全社会、全民的共同参与和支持。”陈勇认为,现代社会,城镇垃圾可能引发社会矛盾、衍生伪劣产品、产生隐性污染,归根到底是社会管理缺失问题。要让各种废弃垃圾资源化,除了先进技术、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还需要从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废物处理模式这样的小事做起,才能促进社会更好更健康的持续发展。
当日,佛山市机械工程、纺织丝绸、陶瓷学会和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协会五大科技社团,与市科协联手举办了佛山市新兴产业发展论坛,邀请院士和行业领域专家,展望新兴产业发展方向、路径。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结合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破冰起航等热门话题,举行了五场专题研讨会。针对佛山重点支柱产业要如何创新突破、转型提升;产业发展该怎样纵深挺进、互相支撑及滋养;人才集聚、资源集聚如何实现等焦点、热点问题,有院士、学科领域专家高屋建瓴的阐述和产业技术发展指引;也有根植佛山的高端海归人才贴近实际、接引地气的锦囊妙计。高谈阔论、旁征博引,为推进佛山打造创新型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奉上了一台创新思维的盛宴。
目前,佛山市已建成省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11个、省市学会科技服务站4个。市级50多个学会每年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及合作项目超过千项、技术培训200多场次,受众2万多人。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