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半岛平台 >科协新闻>动态>半岛(中国)

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努力增强服务能力

2014-07-23 来源:东莞市科协 【字体:
阅读:
近年来,东莞市科协在东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协的关怀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局和中心工作,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开拓创新,以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努力增强服务能力为主线,积极服务于“科技东莞”工程,促进我市产业升级;积极服务于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拓展科普阵地,探索科普工作新途径;积极服务于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切实履行桥梁纽带职责,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热情,科协事业取得新发展,为东莞经济社会双转型做出了新的贡献。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市科协常委会、委员会建设,努力增强科协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一是邀请有关党政部门领导加入到科协常委会。历届委员会主席都由分管科技工作的副市长担任,还积极邀请市人大、市政协等市直党政部门领导担任副主席和常委,提高了科协领导机构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加强了科协与市领导、市直部门的沟通,有利于科协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注重委员会班子的调整。新一届委员会在原有组成单位的基础上,重点吸纳了市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领导加入,有利于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实施,推动社会性科普工作的发展。此外,我们还吸纳了一些科技人员相对集中的高新企业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代表加入市科协委员会,他们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加强企业对科协工作的重视、积极参与科普公益性事业,另一方面可以搭建沟通渠道,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第一线的企业科技工作者。
  二、抓好镇(街)科协、企业科协的组织建设,畅通面向基层的工作渠道
  镇(街)科协是东莞科协的重要基层组织,也是科普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东莞这样一个不设县的地级市,若基层组织建设搞不好,许多工作将无法展开。因此,我们非常重视基层科协组织建设。2004年,市科协制定并通过市府办转发了《关于加强镇区科协工作的若干意见》(东府办[2004]25号文)。通过这一政策性文件,各镇(街)科协的组织建设得到了政府的支持。目前我市32个镇(街)都已基本完成了换届工作,镇(街)科协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通过镇(街)科协这个渠道,两年来,我们大力开展“东莞市科普示范社区”的创建工作,已有23个基层社区被认定为东莞市科普示范社区。市科协还将根据“科技东莞”工程相关配套政策,开展“东莞市科普社区”的创建工作,对科普工作突出的社区给予更大额度的资助和奖励,推动科普工作的社会化。
企业是科技工作者较为集中的地方,企业科协的建设也是我们工作的重心。2005年,市科协制定并通过市委办转发了《关于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立和发展科协组织的意见》(东委办发[2005]6号文),为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我们在抓好创建市直企业科协工作的同时,也要求镇(街)科协把建立和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科协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36家,其中日资企业2家,台资企业3家。市科协每年都组织企业科协和部分企业召开技术创新经验交流现场会,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
  三、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增强市级学会的自主发展能力
  学会是科协存在的基础,引导和支持市级学会抓好组织建设,开展好各项工作,是科协工作的主业。2006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以市委办文转发了《关于加强和促进全市科技社团工作的意见》,对我市各科技社团的组织管理、经营发展、活动开展和会员服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市科协对部分开展活动较少的学会,及时组织换届调整,改组领导机构,增强学会领导机构的号召力、凝聚力和服务能力,加强学会秘书机构的能力建设,积极推进秘书长职业化、学会干部专业化、年轻化,使学会恢复生机和活力。为帮助学会做大做强,市科协还加大了对市级学会的资助力度:在市科学馆设立市级学会办公场地,无偿提供给有需要的市级学会办公;设立学术交流专项资金,对重点学术活动给予资助;搭建“科技周末”、“创新论坛”、“东莞科协学术年会”等全市性的品牌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市级学会承接政府委托职能,承担社会事务;鼓励和支持市级学会按照章程依法从事有偿服务,从而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科技社团的发展,增强了市级学会开展学术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市级学会为经济社会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能力。
  四、夯实基础条件,不断壮大直属事业单位的实力
  东莞市科协下属有东莞科学馆、东莞科技进修学院、东莞市翻译服务中心、东莞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等4个事业单位。市科协根据科协系统的主要职能和任务,指导事业单位开展工作,不断夯实基础条件,充实人员队伍,拓展科协工作手段。东莞科学馆作为我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相比其他地市,面对的最大困境是如何避免与新修建的东莞市科技博物馆功能定位同化,避免科普资源建设重复浪费等问题。市科协在精心调研的基础上,正确引领科学馆准确定位,找准自身优势,提出充分的依据争取到市委、市政府的支持,提升为正科级编制,增加定员,重新装修改造,形成了以固定展览、专题展览、下乡巡回展览相结合的灵活展览形式和针对广大青少年启蒙科学的科普特色,并成功获得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突出了自身特色,与新的科技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对于东莞科技进修学院,我们一方面成功争取到上级支持,扩大了人员编制,充实了领导力量;另一方面引导学院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在与相关大学联合举办成人大专、本科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与市级学会、镇(街)科协共同开展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格局。对于东莞市翻译服务中心、东莞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市科协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怀和帮助,为其提供了灵活的运作机制和场地支持,在市科协的支持下,两个单位的培训范围和业务空间不断拓展,市翻译服务中心把翻译服务和外语培训拓展到镇街、企业、家庭,成为东莞市翻译服务和外语培训的知名品牌。市科技咨询服务中心与清华大学合办EMBA总裁研修班,与中国人民大学合作,面向我市公务员举办公共管理硕士班(MPA)。此外, 2006年,我们还成立了科技工作者法律服务中心,义务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分享到: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