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期广东院士讲坛在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举行
张景中院士为学生做“思考与创新漫谈”讲座
3月8日下午,第74期广东院士讲坛在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举行,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张景中院士到校参加了“大手拉小手”院士与学生见面会并做“思考与创新漫谈”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广东院士联络中心、广东省科技工作者服务中心、广州市天河外国语学校共同举办。
一个多小时的院士报告会,300多名初高中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张景中院士开场就表明要以让同学们听得懂的形式来讲,他从三个现象“飞矢不动”、“白马非马”、“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着手分析应该如何进行思考,一下调动了同学们的热情。果然,张景中院士结合图片,列举了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日常生活中的数学例子,并就数学科学发展的历史和前沿技术研究对思考及创新的要素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思考要语言清晰,语义明晰;思考要有素材,要善于学习和观察。原本预定45分钟的讲座被学生一阵阵掌声所挽留,讲座之后,来自初中和高一的同学分别提出“什么是数学,您在我们这个年龄时您是如何学习数学的?”、“数学和大自然有什么关系?比如,为什么三角函数的图像正好是简谐运动的图像呢?”、“中学生如何学好数学?”、“计算机生成几何定理可读证明的简单原理”等问题和院士互动。虽然问题还有些稚嫩,但年过八十的张景中院士却是很认真、很细致地回答了学生的问题,给师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景中院士对同学们讲:“中学生要成为国家、民族的栋梁,要潜心聚力;一个人要成就大业,必须立大志、有定力,重细节、能吃苦,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关于数学的学习,他说,“这是一个长期坚持思考和观察、不断战胜自我的过程。首先要把书读厚又把书读薄,其次不要题海战术,要把好题做深做透,寻求一题多解练习思路和思维,第三不盲目追求超越自身能力外的东西,淡泊名利,做让自己健康快乐又喜欢的东西,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价值。”通过院士的讲解,让同学们觉得数学科学离他们如此之近;当PPT展示出他的研究成果和思考时,同学们又都以热烈的掌声表示了他们作为中国人的荣耀和自豪。
据悉,广东院士讲坛作为省科协、广东院士联络中心的品牌项目,在我国大力提倡“科技创新发展”的大环境下,不断创新模式,采取更接地气的活动形式,积极动员院士专家开展高层次讲座活动,服务我省地方创新发展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累计到目前已开展了74期,讲坛受众包括公务员、科研工作者、企业一线科技人员、专业农民、学生等,总人数超过30000多人次,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和欢迎。
用户登录